2024年06月19日 星期三
山东省安丘市景城小学:
学生在美育浸润中快乐成长
李金红

    ■美育浸润·我们在行动③

    自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的通知》以来,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景城小学积极探索,将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学生的审美素养、道德情操、身心健康、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

    活化校园,发挥环境的美育功能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我们要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像对待生命一样对待生态环境,同筑生态文明之基,同走绿色发展之路!”近年来,学校将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融入环境建设全过程,结合乡村特点,将绿植、花草、人文融入学校布局,做到四季有花、常年有绿、花木高低相映成趣,美的意蕴弥漫在校园各个角落。

    教学楼三层楼道按照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三个主题,打造了三条充满书香雅韵的校园文化长廊,置身其中,浓郁的诗韵和墨香扑面而来。教室的墙壁上,挂满了国内外名家名作、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与创作作品以及办学成果的珍贵照片,可以称得上是一个浓缩版的“校园美育馆”。在景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教室,洋溢着浓郁的地域文化和古风古韵,师生研习传统技艺,领略家乡文化的风采。景城名人展室设有革命英雄、文化名人、能工巧匠、模范人物等展区,通过大量的照片资料,让学生更好地了解景城历史、厚植家国情怀。

    翻建一新的塑胶跑道和人工草皮,是玩转课间十分钟的好去处,更是学校开展艺术教育和综合实践活动的“大课堂”。学生们在操场上吟诵、抚笛、弹琴、写诗、作画、表演课桌舞……文化气息充溢其间。

    精致、灵动是美丽校园的灵魂,学校全方位、多领域、全过程打造生态美丽校园。环境育人是一个润物无声的过程,师生既是生态化校园的体验者、共享者,也是生态校园的建设者、保护者。为了提高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学校开展了“无废校园,变旧为宝”实践活动,学生们把身边的废旧物品通过创意思维,制作成有价值的物品。学校在操场分年级设置六个展区展示学生作品,有树叶拼画、干花书签、牛皮袋彩绘、万能收纳桶……通过活动,学生为保护校园生态环境、打造绿色美丽校园贡献自己的力量。

    如今,走进学校,师生所视、所感、所触的都是美的,“桃李不言、下自成蹊”“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育人效果浑然天成。

    融通课程让美育更立体更丰富

    学校成立了景城非物质文化遗产研习社团,充分利用周边资源,开发了酿酒、剪纸、泥塑、蛋雕、风筝、茂腔等非遗课程。学校位于“景芝古酿越千年,醉世神工代代传”的景芝酒厂附近,为了让学生了解这项非遗工艺,老师带着学生到酒厂采风,虚心向老师傅们学艺。“粮必精、水必甘、曲必陈、器必洁、工必细、贮必久、管必严”是景芝酒传统酿造技艺真经,学生们认真体会,并参与到具体的酿酒环节。

    诸如此类的课程,学校开发了20多门,涉及非遗、创意、艺术等多个领域。学校在开发非遗课程时,不仅让学生感受非遗的有趣,而且让学生在熟悉的家乡里寻找“美”,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景城地域文化的认同感和历史责任感,从而探寻景城文化技艺古老的生命记忆,传承原生态的文化基因,让这些接地气、接课本、接生活的美育课程引领学生构建“向真、向善、向美、向上”的精神家园,激发学生创新创造潜能。

    学校还把本土艺术家、民间艺人、艺术爱好者、有特长的家长请进课堂,同时,开展教师艺术培训,让每一名教师至少拥有一门艺术特长,解决美育师资匮乏的难题。

    近年来,学校确立了10处美育基地,初步形成了校本化、特色化课程体系。在美育组织形式上,学校融通古今、中外、地域、学段、线上线下、课内课外,让美育课程更丰富、更立体。比如,将体育与美育有机结合,自创自编了“律动景城”室内和室外系列课桌舞,将韵律、舞蹈、肢体运动等元素融入其中,让学生们在欢快的旋律中充分展现健康积极的童年风采。再如,学校创建的五个“一百”美育课程受到学生普遍欢迎,包括在小学阶段,让学生听一百首经典名曲、赏一百幅中外名画、读一百个艺术家故事、观一百部经典影片、创作一百件美育作品,美育课程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局面。

    美育活动让学生展现自信发展特长

    活动是实施美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的重要途径。景城小学着力打造“人人能参与、个个有特色、时时有活动、处处能育人”的美育活动。

    一是搭建活动平台。在星期一的升旗仪式上,每周一个班级轮流集体展示才艺,让每一名学生都有在舞台上尽情舒展的机会;在少先队入队仪式上,每一名新入队的队员都要登台进行才艺表演;每学期“景城少年闪耀校园”校园艺术节,以班级为单位,人人参与班级合唱比赛、诵读比赛、课本剧表演、课桌舞比赛、绘画书法作品巡展、精品节目展演等。另外,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小学生十岁礼等集会中,设置大合唱、器乐演奏、才艺表演等环节,全方位展示学校美育成果。

    二是开展活动评选。为了提升美育实效,鼓励有特长的学生脱颖而出,每年“六一”国际儿童节期间,学校都要举行小歌唱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朗诵家、小故事大王、小戏剧家、小书法家、小画家等评选活动。校园艺术节结束后,评选优秀班级、优秀节目、优秀指导教师等。对于特别拔尖的学生,学校开展一对一辅导,为他们的特长发展助推加油。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安丘市景芝镇景城小学)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