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12日 星期三
武汉大学:
用美育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屈文谦

    美育是高校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推进立德树人工程的重要途径。

    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全面实施以来,武汉大学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特别是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的重要回信精神,坚持把服务支撑铸魂育人、助力培育时代新人作为美育工作的主线和核心,着力推动美育浸润与思政教育深度融合,着力赓续武大美育传统、彰显武大美育特色,切实用美育浸润为时代新人培根铸魂。

    强化顶层设计,推动美育全面融入立德树人体系

    加强党对美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近年来,武汉大学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专题研究全面深化学校美育综合改革工作,成立文化建设委员会,建立健全学校领导负责的美育工作指导机制,统筹推进学校美育工作开展。将美育浸润行动作为专章写入《武汉大学落实“时代新人铸魂工程”实施方案》,以学校文件形式制定并印发《武汉大学美育浸润行动实施细则》,构建起推进美育浸润工作的“四梁八柱”。

    促进美育浸润与思想政治教育深度融合。学校突出美育在构建感性认同、促进理性认同方面的独特作用。深入挖掘用美育方式宣传阐释习近平总书记给武汉大学参加中国南北极科学考察队师生代表重要回信精神的有效途径,结合纪念武汉大学建校130周年,综合运用文学、艺术、影像、声音等美学载体,精心打造建校130周年晚会、“百卅珞珈正青春”大型歌会、“直到世界的尽头”主题话剧等美育浸润“思政大课”,摄制“追光”等系列主题微电影并在线上线下广泛展播,引导珞珈学子在美育浸润中沉浸体验极地科考人鏖战冰雪、舍生忘死的壮阔历程,直观感受一代代武大人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坚定信念,切实将“用国家的大事业磨砺青年人的真本领”的承诺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发挥美育浸润在“五育”并举中的独特作用。加快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和“珞珈文化”育人、“山水体育”育人、“耕读劳动”育人等专项行动紧密融合。着力开展“仪式美育”,在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入职仪式、荣休仪式中注入美育要素,持续用仪式载体激发美育的文化塑造和价值涵育功能。

    突出面向人人,加快建设一体化美育工作体系

    着力构建分层分类的美育工作机制。学校面向本科生,做好美育成长全路径规划,将美育作为本科生新生入学教育的必要环节之一,确保学生在校期间实现“美育五个一”(至少培养一项艺术类兴趣爱好、参与一场校园文艺活动、阅读一本美育类图书、每年参观一次艺术博物馆、每年观看一次高水平文艺演出)。面向研究生,开展“发现学科美”征集活动,继续办好研究生红枫系列文化节、研究生集体舞大赛等全员参与的艺术活动。面向全体学生,开展以学科特色为基础的“美育珞珈”精品文化节,办好校园文化活动超市等全员参与的艺术展演展示活动,完善面向人人的常态化艺术展演机制。

    着力塑造特色鲜明的美育活动品牌。截至目前,学校已连续41年举办全国大学生樱花诗歌邀请赛,连续29年举办樱花笔会,连续36年举办“珞珈金秋艺术节”,连续14年举办“珞珈红色文化节”,连续19年组织“校园文化活动超市”等系列精品活动,完善珞珈论坛、弘毅讲堂(青年人才专项)、院长论坛等文化品牌,全力打造“音你闪耀”草坪歌会、“百团耀珞珈”学生社团秀等学生参与度更高的新兴品牌活动。

    着力加强青年美育人才培养锻造。优化“美育新生入学教育—美育珞珈星火训练营—学生艺术团及优秀文艺社团”阶梯型遴选培养路径,为学生在文艺领域的发展提供渠道。创新开展集审美赋能、创意实践、人文升华于一体的美育社会实践活动,在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武大研行”社会实践中设置“美育浸润”专项,开展好“戏水长流”“文艺下乡”等精品美育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赛事展演、采风巡演、文化交流、重大演出活动,帮助学生更充分地发展艺术禀赋、施展艺术才能。

    坚持改革创新,全面深化美育课程建设

    建好建强以“弘扬中华美育精神”为核心的美育课程群。学校遵循美育规律做好美育课程规划设计,将《中国精神》《人文社科经典导引》列入学校“三大导引课程”,优化“武大通识3.0”通识教育“艺术体验与审美鉴赏”模块设计,完善艺术鉴赏、艺术实践、艺术史论“三位一体”的课程体系,共开设通识课程72门、核心课程10门,将美育贯穿学校教育全过程。

    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深度融合。学校突出价值塑造,在开足开齐上好艺术相关课程基础上进一步提升美育课程质量,发挥学校综合型、研究型和多学科优势,挖掘和运用各学科蕴含的丰富美育资源,建设有武大特色的跨学科美育课程,以美育促进学科交叉、文理渗透,进一步强化创新人才培养,切实推进“美育课程”与“课程美育”同频共振、同向同行。

    加强美育教学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结合青年学生特点,学校探索美育授课与“美育工作坊”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办好以中华古典诗乐、京昆戏曲艺术为代表的美育工作坊,创新开展珞珈红色文化浸润计划、中华传统文化传承计划(荆楚戏曲、古琴艺术),将高水平艺术团专业课列入艺术通识课程,完善包含美育在内的学生“第二成绩单”,将美育成长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状态的重要内容。

    下一步,武汉大学将持续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纵深推进学校美育综合改革,更加突出浸润这个目标和路径,更加突出以美育人、以文化人,更好推动美育融入教育教学活动各环节,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培养更多兼具人文素养与科学精神的武大学子。

    (作者系武汉大学党委副书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