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6日 星期四
尊重教师专业生命时序
潘海燕

    自我经验是教师专业素养生命性变化的内在能动因素之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其专业生命质量的一剂良药。教师专业生命时序及其内在能动因素,是教师专业发展等的重要遵循

 

    生命都有时序,教师亦如此。认识教师专业生命时序,并遵循其变化规律,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不可回避的基本理论问题,也是一线中小学校教师发展工作面临的实践课题。

    1966年,教师开始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视为“专业工作者”,这是人们对教师认识的一个历史性跨越,更多人开始发现教师作为专门职业的独特性。相比主要凭借专业智能进行工作,并按量取得报酬的其他专门职业,教师是把自身作为工具进行工作的人,其工作质量的许多方面是无法量化的。人们也常说,教师是个“良心活”。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施瓦布提出了“教师即课程”理念,这是对教师职业的又一崭新认识。这意味着要重点关注教师的角色意识、认知结构、教学思想和授课技巧等专业修养的变化发展,把课程改革和教材编写与教师个人融为一体。也就是说,学校的一切工作首先是为了教师的发展,其次是以教师发展来牵引学校与学生发展。然而,教师发展在学校工作中的关键地位仍有待提高。

    教师作为专业人员进入工作岗位,其专业修养就开始不断发展变化,也就开启了自己独特的专业生命历程。由于教师发展的复杂多变性,教师的专业生命时序就如“黑箱”,只能借助工具进行透视。研究和尊重教师的正向生命时序,既有利于加深对教师的认识,也有利于开展有关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工作。

    笔者在与实验学校互动和近距离观察中,发现普通中小学教师在撰写了教育反思案例之后,会在认知上出现一种长时记忆,笔者将其称为“自我经验”,并将其界定为教师对自己的教育实践进行反思后获得的感悟。

    教师的自我经验有4种存在形态,即事例经验、类别经验、个人经验体系和教育实践智慧。在反思与专业共同体的伴随下,一般教师的自我经验具有一个由低阶(事例经验)向高阶(类别经验、个人经验体系和教育实践智慧)正向嬗变趋向,这实际是一种自然规律。也就是说,教师专业发展的实质,就是教师自我经验的持续累积、拓展、更新和升华的过程,自我经验是其中的能动因素。在此基础上,笔者在实验学校进行了自我经验“五阶递进”(自定发展—撰写反思案例—教师互动—校长或专家导评—成果整理)校本研修模式、自我经验“四化”(外化已有经验—催化团队经验—优化个体经验—活化研究成果)课例研究模式、自我经验“四发”(发觉事例经验—发掘团队共识—阐发课题主张—生发实践智慧)课题研究模式的构建,改变了实验学校校本研修、课例研究和课题研究的基本流程,解决了校本研修、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和课程开发等与教师发展脱节的现实问题,促进了科研兴校和教研兴师,提升了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独创性地揭示了教师自我经验的内涵、价值和嬗变过程,这是对教师专业发展本质和路径的新认识,对教学工作有指导价值。比如,有些名师之所以成为名师,克服了职业倦怠,提升了自我专业生命质量,是因为他们遵循了专业生命正向时序,规律地成长发展;而有些违背了专业生命时序的教师,往往因职业倦怠而伤痕累累,甚至损害到生命。

    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如果忽视和违背教师专业生命时序,其效果将适得其反。现在的问题是,人们对教师专业生命及其正常生长时序的研究较为忽视,有关认识成果不系统,容易单一、机械地看待教师专业素养的变化发展过程,没有将其看作一种生命性变化过程;更忽视对教师专业素养中具有生命性能动因素的探究,比较强调外部推动作用。由此,在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活动中,教师的主体性得不到应有尊重,教师的自我经验易被忽视,从而导致教师难以感受到职业的内在欢乐和幸福,将职业倦怠视为自身不可克服的职业病。可见,教师作为专业人员,其专业素养的生命性正向变化过程即为教师专业生命时序之一。自我经验是教师专业素养生命性变化的内在能动因素之一,是克服教师职业倦怠、提升其专业生命质量的一剂良药。教师专业生命时序及其内在能动因素的发现,是开展教师校本学习、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研究和实践极为重要的遵循。

    自我经验的正向嬗变能够促进教师专业生命的正向生长,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也正是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可以利用的规律。在职教师是有丰富自我经验的个体,教师发展要不断从教育反思案例中提取事例经验,从系列事例经验中整合出类别经验,再将系列类别经验凝练成个人经验体系,最终在实践中反复应用个人经验体系生发教育实践智慧。结合各实验学校的实际效果与多学科多视角的透视结果看,自主生长式教师专业发展理论的构想是一种教师专业生命时序的简明表达,自我经验的变化形态是教师专业生命时序转变的标志,遵循教师自我经验的嬗变规律,就更能凸显教师专业素养生命性成长的特殊性。

    教师教育和教师专业发展的有关活动,都应遵循教师专业生命正向时序,要像呵护生命一样去呵护教师的自我经验,这就要求教师教育者和培训者要针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阶段的教师采取不同的评价、学习、培训和提高方式。教师自我经验的存在形态可以稍纵即逝,也可以停滞不前。理想的正向变化趋势是,创造基于教师自主生长理论的校本研修制度等条件,努力促进各类自我经验存在形态的正向嬗变,使其不断由低阶快速顺利走向高阶,教师专业素养也由此不断实现层次跨越。在各类自我经验存在形态的转换过程中,专业共同体是其主要依托,反思是其主要手段。这就给教师教育者和培训者提供了发挥空间,即如何具体促进各类自我经验存在形态的正向嬗变。

    近年来,有些学校引进教师自主生长理论,建章立制,以教师发展活动统领学校有关工作,即用教师自我经验嬗变规律设计教师学习发展过程,指导课堂教学教研、个人课题研究、学生与教师校本发展课程开发工作流程和工作方式改革;创建教师发展平台,研制促进教师自主生长式发展的“四化”课例研究手册、课题研究手册、课程开发资料包等,引领教师追踪自我经验的变化轨迹;鼓励教师以学习者的心态面对工作,以研究者的手段开展工作,以互助方式促进彼此成长;支持教师在工作中获得更多活动空间,达到包括工作赋能教师发展等一系列目标。这些实践,很好地发挥了教师专业共同体和反思在教师各类自我经验存在形态正向嬗变过程中的促进和协同作用。

    (作者系湖北第二师范学院湖北教师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