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5日 星期三
为儿童茁壮成长营造更好环境
马金祥

    在刚刚过去的“六一”国际儿童节,全国各地举行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无数童心尽享欢乐。例如,中国宋庆龄基金会等主办的2024年“我和祖国一起成长”主题演出活动,千余名小朋友唱响对祖国的热爱。北京市多所学校举行艺术体验、读书嘉年华等活动,让孩子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拓展视野。

    一直以来,儿童群体是党和国家重点关注的对象,社会各界也始终努力为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环境。同时也要看到,一些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仍面临肥胖、近视、焦虑、社交障碍等身心问题。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由于缺乏家庭足够的关爱和陪伴,容易出现心理和行为问题。儿童在互联网环境中面临诸多风险,需要进一步加强网络安全教育和保护。针对这些问题,必须从多个角度入手,凝聚全社会的教育合力,护佑儿童茁壮成长。

    提升身体素质。儿童的身体健康是发展基础,是头等大事。家长应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饮食,避免高糖高脂食品的过度摄入,培养孩子健康的饮食习惯。学校应加强体育课程的设置,提供多样化的体育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培养他们良好的运动习惯。社区和政府部门应加强对儿童健康的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和儿童对健康的认知水平,传播正确的健康知识和生活方式。同时,定期为儿童进行健康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健康问题,为他们的身体健康提供全方位的保障。

    增强心理素质。儿童的心理健康是个人成长发展的重要前提。家长应多关注孩子的情感需求,给予他们高质量的陪伴和足够的关爱,营造温馨和谐的家庭氛围。学校应全面推进心理健康教育,充分发挥心理咨询室的作用,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心理辅导和支持。社区服务中心可以设立儿童心理咨询服务站,定期开展心理健康讲座和活动。政府应加大对心理健康服务的资金支持力度,培养更多的心理健康专业人员,为儿童提供及时且高效的心理援助。

    筑牢法治保障。全面贯彻落实未成年人保护法等相关政策法规,强化家庭、学校、社会和司法部门的责任,形成保护儿童权益的强大合力。家长应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尊重孩子的权利,依法履行监护责任。学校应持续加强法治教育,帮助学生了解和掌握基本的法律知识,增强他们的法治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司法部门应不断加强对儿童权益的保护和监督,加大对侵害儿童权益行为的打击力度,对校园霸凌等违法行为零容忍,形成强有力的法律震慑。要加强农村留守儿童的关爱保护工作,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服务体系,加强对流动儿童的教育支持。社区和社会组织应积极参与,为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及时解决生活和学习中的困难。

    净化网络环境。在网络安全方面,加强对未成年人上网行为的管理和保护。学校和社区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增强其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防护技能。家长应密切关注孩子的网络使用习惯,合理控制上网时间,并帮助孩子提升网络素养。学校也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安全课程、模拟网络安全演练等方式,让孩子在实际操作中掌握网络安全知识,增强自我保护能力。

    保护儿童健康成长,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家庭、学校、社区和社会各界应凝聚合力,从身体、心理和法治等多个角度全方位呵护儿童。我们要努力做好儿童成长的引路人、儿童权益的守护人、儿童未来的筑梦人,为每个儿童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让他们在阳光下快乐成长,成为祖国的栋梁。

    (作者系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