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
创新育人模式 发展科学教育
杨云博

    为贯彻落实普通高中特色化多样化办学的要求,推进科学教育在国家课程课堂教学中有效落地,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山东省青岛第三十九中学(海大附中)(以下简称“青岛三十九中”)抢抓教育改革契机,以海洋教育为载体,探索与高校联合育人的创新人才培养有效途径,在国家课程实施中研究开展项目式教学,发展科学教育,努力建设“在研究中学习,像科学家一样思考”的优质教育生态。

    发展科学教育——探索创新人才培养有效模式

    青岛三十九中利用沿海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将中学海洋教育与科学教育相结合,作为学校特色化发展方向。科学教育以海洋课程体系为轴线,整合海洋优势资源,搭建科学教育课程实施平台,形成了一套以兴趣激发学习动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实现中学与大学有效衔接的海洋特色育人体系,最终实现学校教学水平的全面提升。其成果荣获国家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山东省基础教育教学成果奖特等奖。

    立足高起点,构建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在确保高质量完成国家基础课程教学任务的基础上,建立符合既定培养目标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及若干相应的课程板块,使学生具备完整的现代知识结构和技能。同时课程建设发挥学校的资源优势,与大学课程相关联,突出体现高中阶段作为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过渡衔接期的培养需要。学校在大学海洋专家和课程专家的指导下,围绕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依据认知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构建了“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实践型课程”三位一体的科学教育课程体系。

    依托涉海高校科研机构,打造雄厚师资团队。学校发挥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实施与大学联合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先后聘请40多名教育科研专家作为特聘教师,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郑守仪、吴立新以及中国工程院院士管华诗等专家指导学生开展课题研究,邀请丹麦皇家科学院院士哈克博士为学生开设讲座,设立博士工作站,并聘请中国科学院、中国海洋大学等200余名博士担任学生课题研究指导教师等。

    聚焦关键任务,开发科学教育资源。学校与驻青涉海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企业签订《海洋教育联合育人协议》,近30家涉海单位成为学校校外教育基地;与教育基地联合建立校内科普基地,如郑守仪院士实验室、海洋生物标本馆、海洋生物科教馆等;建立了海洋生物、海洋化学、海洋水产养殖等7个专业实验室,为学生开展实践性课程提供必要条件。

    着眼学生能力提升,实施特色科学课程。开设了海洋物理、海洋化学、海洋生物、海洋地理等校本课程;实施科学教育“四个一工程”,即每周一次海洋专题讲座、每月一次海洋实践考察、每学期一项课题研究、每年一次海上科考和海洋游学。经过高中三年的学习,学生实现了“人人有课题、人人做课题、人人出成果”。

    积极辐射带动——输出育人方式提供青岛经验

    随着科学教育的深入推进,学校项目意识、课题意识深入人心,建设形成优质的教育生态。通过项目式学习,让学生学习回归本源,真正发展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高阶思维能力。

    与此同时,学校积极开展社会性科学议题教学,教师在课堂中使用SSI教学时,会定位于一个具体的社会性话题,将其作为课程主题,这一话题同时与课上将要教授的科学概念及其社会影响紧密相连。通过让学生了解科学技术的发展对社会、环境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科学论证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本质的理解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青岛三十九中探索实践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科学教育,带动了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与创新,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和生机勃发的高中课程改革模式。2023年7月,青岛三十九中“指向创新素养培养的普通高中项目式教学实践与研究”获国家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这是三十九中第二次获得国家教学成果奖,也让三十九中成为全市仅有的一所两次荣获国家教学成果奖的学校。继入选普通高中新课程新教材实施国家示范校之后,2024年初,青岛三十九中又入选教育部门义务教育教学改革实验校名单。学校发展全面开花,被评为山东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山东省教师发展研究基地、山东省中小学课程实验基地、山东省海洋文化教育领航学校等;连续多年被评为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联赛(山东赛区)金牌学校,初高中物理、化学、生物、地理等10个学科获评青岛市基础教育学科基地。青岛三十九中向山东省乃至全国提供的青岛经验,也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可借鉴的路径。

    (杨云博)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