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6月04日 星期二
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
创新开展“四同四融”留学生培养实践
徐胜男 陈春燕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浙江篇

    多年来,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烹饪学院不断探索创新留学生管理模式,开展“四同四融”培养实践。2017年,学院积极响应“一带一路”倡议,首次在酒店管理专业招收63位来自尼泊尔国家计算机学院的一年制留学生。2020年,学院开始招收三年制学历生。7年来,学院共培养留学生261名,其中135名毕业生在尼泊尔国内从事酒店、餐饮服务等工作,42名学生升入高一级院校继续深造。2022年,该项目入选浙江省首批“一带一路‘丝路学院’”。

    同标准

    校企融合实施长短学制

    为了提高来华留学生的汉语水平,提升他们对中国的认知和技术技能,学院保证留学生教学标准与同专业中国学生一致,并创新长短学制培养方式,从而更好地培养具备职业技能和实际操作经验的高素质国际化酒店服务类技术技能人才,为“走出去”的中国企业提供人才支持。

    “三长两短”。三个长学制为大一在校学习1年、大二和大三分别到企业实践9个月和10个月;两个短学制是大二下学期在校学习3个月、大三下学期在校毕业设计2个月。学院在留学生入校第一年在校学习的长学制中开设基础中文课程和酒店专业汉语课程,为学生学好中文、融入中国酒店企业打好基础。两个企业实践的长学制强化学生的职业技能,让学生到企业对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实践检验。

    “三进两出”。学生从入校到毕业,按照“学—做—学—做—学”的方式,三进课堂学习、两下企业实践。除大一全年在校学习以外,第二年和第三年均采取先去企业实践再回校学习的模式。两次企业实习岗位包括前厅、餐饮和客房等,并且实施多元轮岗。这一过程实现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的有机结合,充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职业素养的提升。

    同教学

    理实融合多元考核评价

    根据留学生的学习基础和特点组织校内外实践活动,把企业实践教学作为专项课程。结合前几届毕业生的就业发展情况,在酒店管理课程基础上增加中餐烹饪和中式点心制作等课程,并在企业实习时安排厨房及自助餐档口操作等岗位,以满足尼泊尔学生回国创业开办中餐馆等需求。在专业课程教学中,注重理实一体,凸显技能操作。学生学习前厅接待、中餐摆台、客房清扫、茶艺等,这些课程与中国学生采用相同的考试考核方式,采用双色评价。

    校内阶段,理论教学考核为底色,实践操作评价为亮色。理论考试采用开卷或闭卷笔试、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在笔试内容上进行改革。如“前厅服务与管理”课程除了线上客观考题外,线下主观题让学生用中文写作入住登记接待的对客服务对话等,操作考核则要求学生进行角色扮演,用中英文模拟入住接待对话。“咖啡服务”课程进行实战考核,让学生在校内咖啡吧制作咖啡,并进行真实对客服务。这样的校内课程评价为学生下企业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企业阶段,实习常规考核为底色,企业多元评价为亮色。实习指导教师根据学生的日志、出勤等常规表现进行评价,形成奖学金、优秀实习生、优秀毕业生、卓越留学生等奖项。同时企业评价要求“日日有记录、岗岗有要求、客人有点赞、师傅有评学、企业有评优”。每次实习开始前,明确实习考核要求,与同岗位的国内学生结对,结合理论学习内容,确定1—2项重点突破的任务,结束后组织实践教学成果展示活动,让学生汇报实习中的成功或失败服务案例,并总结经验教训;展示实习期间的服务收获,促进他们与酒店和同学之间的交流合作。

    同师资

    “双师”融合强化汉语学习

    结合留学生毕业后的工作方向以为在当地旅游的中国客人提供酒店服务为主,把强化中文学习作为重点培养目标之一。师资团队采取校内教师和企业导师共同合作的方式,校内教师由“语言基础课+专业课”教师组成,企业导师由部门经理或优秀员工担任,同时在每个阶段都配备同层次的国内学生与留学生结对。“师傅”们不仅教授、训练学生的专业技能,而且还担任“语言导师”和“文化导师”的角色,承担着推广汉语、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等重任。“师傅”的国际化水平有助于提升留学生培养水平,留学生教育模式也促进“师傅”团队英语语言能力、非语言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提升。7年来,中尼商学院教师团队26人中,1人获评全国技术能手,2人为省级技能大师,4人升任教授,5人博士毕业或在读,其中1人赴美国耶鲁大学、哈佛大学、麻省理工学院、康涅狄格大学和美国烹饪学院5所名校讲学,8名教师赴荷兰、美国、法国交流学习。

    教师们建成烹饪海外空中课堂小程序、完成双语教学视频300余个,编写外语版教材10余部。建设各种汉语学习资源,除了丰富的线上线下汉语课程,学院还开设HSK考级辅导班和零基础辅导班,满足各层次学生汉语学习需求。建设中华文化体验中心和沉浸式中华文化教学资源,提升中华文化教学效果。开展国际文化节等各类校园活动,打造浓厚的语言和文化学习氛围。

    同育人

    文化融合注重传统节庆

    学校依托美丽乡村学院、安吉“两山”文化体验基地等开展文化教育和实践活动,开展“三心”培养。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入式教学与课程思政融合,培养了解中国、职业技能优秀的中华文化传播者和中国故事讲述者。 

    文化体验润人心。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学习和“游在浙江”系列文化体验项目,助力学生成长为知华、友华、亲华、爱华的使者。在中国传统节日组织写福字、做月饼、包粽子等活动。学生参与酒店迎新演出,获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2023年热情有礼,开元关怀线上视频大赛”一等奖和最佳人气奖。

    技能竞赛承匠心。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校内外的各项技能竞赛,学生获市酒店技能大赛西餐服务比赛三等奖、杭州开元名都大酒店“匠心传承迎亚运”新秀技能大赛手冲咖啡赛项二等奖,还代表酒店参加2023年杭州市窗口行业文明礼仪暨文明服务技能展示活动并荣获二等奖。

    志愿服务献爱心。在第19届杭州亚运会开幕式上,4名尼泊尔学生全程参与接待尼泊尔总理一行。在宴会现场,他们以良好的职业素养和精湛的服务技能为杭州亚运会增光添彩。

    传承创新精技艺,融合发展铸辉煌。学院将持续做好“丝路学院”——中尼商学院酒店管理专业留学生的培养、教育和管理工作,坚持国际化办学思路,持续推进国际教育资源共享,引导留学生争做促进中外交流的纽带和使者,培养更多中尼两国需要的人才。

    (徐胜男 陈春燕)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