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30日 星期四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构建“双元协同·四堂融合”思政育人新模式
张志祥 徐向飞

■新时代 新职教 新征程 (江苏篇)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靠前指挥,自觉担起主体责任,不断开创学校思政教育新局面,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双元协同”的基础上,精准设计“理论课堂维”“实践学堂维”“网络课堂维”“特色课堂维”四维“金课堂”,在教学能力大赛、教材建设、课程思政示范项目、学生实践项目比赛、学生理论社团建设等方面取得市厅级以上标志性成果30多项,形成了“双元协同·四堂融合”的立体式思政育人新模式,有效解决了学校思政育人“知而不深、知而难信、知而难行”的困境问题,为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新形态提供了“商院方案”。

    坚持立德树人

    推进“思政+专业”理论课堂建设

    学校始终将马克思主义学院作为“第一学院”,把思政课作为“第一课程”,在各类高质量发展项目中融入思政育人新要求。2018年、2020年、2022年3次入选“江苏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基于“一思政一专业”学情分析,坚持以“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为目标引领,一体化构建思政课程群,守正创新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2本教材入选江苏省“十三五”高等学校重点教材,“高职思政课项目渗透·案例体验·平台互动主体性教学改革与实践”获江苏省教学成果奖二等奖,“三维六化”立体思政课堂等成果入选无锡市职业教育思政教育示范项目,荣获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思想政治教育课程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1项,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展示活动特等奖1项、一等奖1项,江苏省职业院校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3次(2020年、2022年、2023年)。

    学校依托江苏省高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创新团队“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协同创新团队”,探索“思政课程+课程思政+专业思政”建设体系,打破专业教学和思政教育相互隔绝的“孤岛效应”。1门课程入选国家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个团队入选国家课程思政教学团队,7人荣获教育部门课程思政教学名师称号,1项课程思政研究成果获江苏省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奖。

    坚持守正创新

    推进“理论+实践”实践课堂建设

    为破解思政课实践教学“知而难行”问题,学校积极搭建课程体系、开发资源,出台《关于加强“大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实施方案》,形成“大课堂”“大内容”“大体系”“大师资”“大评价”“大宣传”六位一体的“大思政课”工作格局。率先在职业院校单列学分开设思政实践课,成功开发“微+”系列实践项目,即“微讲解”(虚拟红色景点、行走的思政课)、“微调查”(云调查、田野调查)、“微创新”(创新计划、创业计划)、“微公益”(温暖冬衣、微陪伴)等,获“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国赛二等奖2项和江苏赛区特等奖2项、一等奖5项、二等奖3项,获得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金奖1项和“挑战杯”红色专项活动国赛二等奖1项,实践教学输出的应用型成果数量和质量在省内高职院校名列前茅。

    同时,学校积极创设思政课校内实践条件。2021年,学校投入专项资金建成融合红色建筑元素和VR信息技术的“思政+党建”虚拟仿真体验教学中心(星火苑);2022年,投资建设“思政+党建”实践基地二期工程(红船—初心舫);2023年,投资建设“线上线下融合型”思政主题讨论室,引领省内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校外结对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建成无锡抗日青年流亡服务团纪念馆、无锡中国民族工商业博物馆、无锡市革命烈士陵园、无锡市慈善总会等13个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开展形式多样、紧跟社会热点的各类社会实践,将体验型实践升级为应用型实践。

    坚持因势而新

    推进“思政+数字”网络课堂建设

    学校坚持以理念创新推动思政课载体的整体升级,强化数字赋能思政课,融通中国大学慕课平台、超星学习通、学习强国等特色思政精品资源库,构建“慕课堂+特色资源库+新媒体+VR”互动学习平台,将“小屏幕”转变为立德树人“大课堂”。主题鲜明、形式新颖、贴合学生的“行走的思政微课”影响力不断扩大,有效推动多元化育人资源向精准供给“针对性”转化。

    现已建成集微视频、专家讲座视频、教学案例集、红色经典阅读、课后思考题、优秀实践成果展等素材于一体的思政课网络教学资源库,获批“十四五”江苏省职业教育首批在线精品课程2门;相关教学微视频获江苏省高校微课教学比赛一等奖3次、二等奖3次、三等奖5次。其中,2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得到同类高职院校的认可,业已成为10余所高职院校的共建共用资源,思政课教师教学能力大赛相关视频和教学设计被多名高职思政课教师广泛学习。

    坚持服务社会

    推进“理论+宣讲”宣讲课堂建设

    学校开展“需求—供给”精准思政改革,推动特色思政服务地方发展,打造“彩虹堂”“成蹊学堂”等特色理论宣讲课堂,有效解决“最后一公里”问题。由“思政教师+青年学习社”师生共同打造的“彩虹堂”,结合时事热点和学生期待,师生共同选题、共同研讨、共同制作、共同呈现,采用“互联网+舞台演讲”的形式,融入情景表演等艺术形式,开发出“曲艺党课”等10多个专题式课程,联合无锡市总工会走进数十家企业进行宣讲。此外,依托无锡民营企业马克思主义研究会、无锡市委宣传部门“理响无锡”宣讲团,走进延安、走进社区,推动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

    “彩虹堂”等思政特色课堂受到校内外师生和职工的关注喜爱。“彩虹堂·青年学习社”获无锡市示范型青年学习社,引领无锡市青年学生学习新模式;“彩虹堂‘四新四全’特色思政育人项目”入选无锡市职业院校学生职业素养提升创新项目,并成功转化为无锡市职工思政教育品牌;“‘彩虹堂’——立体式思政教育模式的创新实践”获无锡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并入选“新时代新思想新宣讲——无锡市职工思想引领新实践”活动,累计精准服务企事业职工4万多名,探索了特色思政服务地方发展的新路径。

    (本文系2023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研究课题“‘大思政课’建设背景下高职院校思政课获得感提升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3JSJG704]、“产教融合视域下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教育教法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23JSJG752]阶段性成果)

    (张志祥 徐向飞)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