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5月17日 星期五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
多彩课程赋能学生多元发展
肖毅 王菲菲 康莉
取材于南科大真实故事的大学剧场课“冷冻电镜中心的故事”

    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南山)实验一小(以下简称“南科大实验一小”)是深圳市南山区与南方科技大学合作办学的全日制公办小学,隶属南方科技大学教育集团,地处西丽湖科教城中心位置,周边丰富优质的高校资源为学校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智力支撑。

    近年来,学校结合高校附属学校的特色、南山区大学城地域资源和学生的成长需求,把知识技能学习与跨学科学习、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机结合起来,进一步完善原有的课程体系,促进学生的多元成长,取得了积极成效。

聚焦时代发展需求

构建课程框架

    高速发展的深圳市(尤其是南山区)基础教育需要培养多元文化理解能力与创新素养、在新时代背景下提升合作力与竞争力的课程。“深圳精神”和“南山素质”哺育成长的青少年,需要提升多元文化理解力、合作力和竞争力,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增强参与国际事务的能力和探索未知的勇气。

    基于此,南科大实验一小的多彩课程体系围绕“家国情怀、全球视野、面向未来”的育人目标,以“厚德、启智、弘毅、日新”作为育人目标的四大基石,构建了“三级四领域”的课程结构。“三级”指面向全体的基础性课程、面向群体的拓展性课程、面向个体的研究性课程;“四领域”课程包括人文社会、数智创新、审美健康、国际理解,蕴含着学校对学生家国情怀、创新、合作、实践能力、身心健康发展、文化融通的关注,所有课程均围绕核心素养的育人目标展开。

    “三级四领域”的多彩课程体系,建立了基于信息技术线上线下融合、借助大学资源、链接学生生活、联合校内外“教育第三空间”的课程供给方式,创新了核心素养达成机制,关注过程性评价,推动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

推进基础课程建设

优化课程设置

    南科大实验一小的基础性课程包括道德与法治、语文、数学、外语、科学、信息技术、体育与健康、艺术、劳动、综合实践活动等基础性学科,采用国家审定教材,基于《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22年版)》实施教学。

    在新课标的引导下,学校以整合思维推进课堂教学改革,改变按统一教材设定统一教学内容与教学进度的课程实施方式,打破学科课程边界,进行课程结构的重新架设,开展跨学科学习。如低年级尝试将语文与音乐、美术等艺术课整合,高年级尝试将语文写作、数学统计等方面内容与科学、英语等学科整合,链接、渗透不同学科知识,形成融会贯通的知识体系。

    同时,学校坚持开展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集体备课,围绕大单元整体教学开展教研,对单元内容进行分析、整合、重组和设计,对教材同一主题、同一文体、同一单元的内容进行整合,形成具有明确的主题、目标、任务、情境、活动、评价等要素的结构化的、多元化的大单元学习,形成特色鲜明的“素养课堂”教学模式,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和关键能力。

深化拓展课程实施

打造特色品牌

    为落实国家课程标准及学科核心素养,凸显高校附属学校的办学特色,南科大实验一小在扎实开齐开足基础课程的基础上,开设了激发学生好奇心的拓展性课程,主要包括三大方面。

    一是大学资源课程。为了响应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需求,培养具备科学家潜质的儿童,打造“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学校依托高校附属学校特色和大学城地域资源开启合作共育新篇章。在共育方式上,从“散点合作”转向“序列整合”,从“单向引领”转向“双向奔赴”,从“知识获取”转向“精神浸润”;在体系上,基于新课标与学校多彩课程体系,根据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以大学院系为单位设置课程内容,分别对接学校一至六年级学生。每学年由来自南方科技大学、北京大学等高校、机构的近30名院士、教授、专家组成的团队授课50余节,进行科学、工程、财商、法学、医学、艺术等知识的普及。同时,学校每年挖掘一个南科大故事进行演绎,推动高等教育融通基础教育,培养师生对大学的景观与建筑、荣誉与奋斗、理想与责任的精神向往与情感自豪。例如在剧场课“归国教授”中,学生通过体验真切地觉知到,爱国是具体的生命个体面对困境时抉择的勇气和价值取向。

    二是戏剧德育课程。为了培养学生的社会情感学习(SEL)能力,南科大实验一小探索实践戏剧德育课程。从学生的身心特点出发,化用经典文学故事,活用高校科研故事(尤其是身边科学家的故事),聚焦“行为规范、情绪管理、自我控制、人际交往、价值认同、价值追求”6个方面,开展系列教育戏剧班会课。学生以独特的具身体验,自然而然地进入真实的教育情境,主动发现、想象、建构,解决真实问题,表达真实情感,提升社会情感,促进德育内化,继而影响学生在现实生活中的抉择与行动,为培养能够面对复杂情境的未来公民奠定基础。例如在一年级入队班会课《鸡毛信》中,孩子们通过“两难困境”体验到儿童团美好品质背后的点滴行动,无形中认同并接受了新时代少先队员应该具备的规则意识和责任意识。基于戏剧德育课程特色探索与实践所取得的丰硕成果,南科大实验一小于2024年4月成功举办了全国第三届青少年德育创新研讨会。

    三是国际理解课程。学校根据“天下大同,和而不同”的中外人文交流理念,设计和开发了“中外人文交流示范校”的三个特色项目——“英语编纂中国经典成语故事”“荔小智带你游南山”和“非正式会谈”,全面助力学校课程核心素养走实。人文素养提升项目之“英语编纂中国经典成语故事”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土壤,将中国成语故事进行英语绘本的课程编译和动画制作,通过“3+3”的输入与输出模式激活课堂,传播中国美学、中国智慧,体现“小故事,大道理;小窗口,大世界”。“荔小智带你游南山”借助学校原创的AI形象“荔小智”,在数字信息渲染的场景中,与真实的小学生同处一个空间,游历南山,介绍南山,在弘扬“深圳精神”“南山气质”的同时,增强学生的荣誉感、认同感和主人翁意识。“非正式会谈”是学生以线上、线下“非正式”方式与世界各地的师生、家长及其他领域的人士就当下普遍关心的热点话题展开讨论,沉浸式脑力激荡,在文化互鉴与多元融合的价值思考中寻求多元的解答,在碰撞中求同存异。该项目自启动以来,南科大实验一小的师生们已经先后与大湾区、加拿大、苏格兰等地的姊妹学校开展共读绘本、深度教研等对话活动,促进彼此共同发展。

创新研究课程统整

落地项目学习

    在教育教学中,南科大实验一小立足已有经验,升级课程内容、形式与评价,创新优化研究性课程,促进学生深度参与探究式学习。一方面,学校探索PBL项目式学习,把课程、师生、学习时空、学习技术等核心元素有效地统合起来,努力打破学科内容之间、学科与学科之间的边界。例如在职业日设计、职业调查、职业规划等职业类活动中,以多元智能理论、生涯彩虹图理论等为基础,学生带着问题走出校园,走进南方科技大学、深圳大学、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深圳大学总医院等单位开展探究学习,将职业愿景、理论学习、实践探索、观摩体验等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对自己、对社会、对未来的探索与思考。另一方面,在未来社会智能化发展背景下,学校传承南科大基因,以丰富多样、特色鲜明的数智化方式探索开展科技创新类课程。通过人工智能课、大学资源课程、校企合作、科学嘉年华、共读《超新星纪元》、开设“阅剧场”等形式开展科创教育,聚焦思维训练和科学人文素养的培养。

升级多彩评价机制

指向核心素养

    教学要以尊重学生个性、正视学生差异为基点,寻找学生的闪光点,多方面激励学生,达到树立学生学习自信心、激发他们学习内在积极性的目的。秉承这一理念,学校结合“让每个孩子都出彩”的教育愿景,将评价内容划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侧重于学生日常学习态度、学习习惯、活动积极性等激励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分为学业测试和综合展示两个部分。学业测试和综合展示主要根据各学科课程标准的要求,对学科中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师生、家长与学生的分项多元测试,高年级以纸笔测试为主,低年级则以游戏性、活动性为主,具体设置为一至三年级“摘星,我行!”和四至六年级“73+星级”的多彩评价形式。学校有针对性地就学生学科素养制定具体化的评价量规。通过学生实践、操作、写作、思辨等活动形式来评价学生的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创造能力、实践能力。

    聚焦未来发展,南科大实验一小将继续以“厚德、启智、弘毅、日新”的校训为旗帜,继续优化课程结构,统筹构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互补融合的课程结构,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力争把学校打造成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

    (肖毅 王菲菲 康莉)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