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选、建、用、管”结合
——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系统化推进在线开放课程建设
贾庆成

■特色为笔 绘制“双高”建设新画卷•河南篇

    数字改变生活,技术赋能教育,河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国家、省、校三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为引领,紧紧围绕在线课程“怎样选、谁来建、如何建、如何用、如何管”五个关键环节,系统化推进课程建设,进一步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构建了较为完善的国家、省、校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体系。2022年,学校共有11门课程入选国家在线精品课程,位居全国高职院校前列。

    一、全面建设,重点打造,构建梯次化在线课程体系

    从2015年起,学校陆续搭建了智慧课堂、超星泛雅等线上教学平台,并制定“十三五”“十四五”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规划,要求每门课都要制定在线精品课程建设规划,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截至目前,学校有98%以上的课程都实现了线上课程同步授课,教学方法与手段得到了优化,学生满意度显著提升,夯实了在线课程建设的基础。构建国家、省、校三级在线精品课程建设体系,形成了梯次发展、螺旋提升的良性发展格局。

    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遴选方面,学校采用重点立项、择优推荐的方式进行。每年上半年组织校级立项,将课程定位准确,资源丰富、教学方法先进、应用效果良好的课程立项为校级课程重点建设。校级课程择优推荐省级课程,省级课程择优推荐国家课程,构建了“优中选优、示范引领”的良性机制。目前学校已建成153门校级在线精品课程、43门省级在线精品课程、13门国家在线精品课程,金字塔式国家、省、校三级体系日臻完善。

    二、全员参与,协同创新,组建结构化课程建设团队

    学校大力实施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能力提升工程,定期举办数字资源平台应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与应用管理等培训班,累计培训2万余人次,有效提升了一线教师和管理人员的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和应用能力,从而达到组建优秀课程团队的目的。在课程负责人选择和主讲教师选择方面都有明确的标准;在团队组建方面,所有专兼职教师都编入在线课程建设团队,全员参与在线课程建设。积极吸纳企业兼职教师进入团队,实现了校企混编、专兼结合的团队结构,促进校企合作共建课程。

    三、对接标准,要素引领,建设优质化在线课程资源

    制定在线课程资源建设标准等文件,明确在线课程建设的流程和观测指标,围绕八大核心要素细化建设指标,规定了资源建设的类型、微课的设计时长和年度资源更新的“硬指标”,使在线课程建设有标可依、有章可循,实现资源建设标准化。课程团队聚焦核心要素,加强教学设计,序化课程内容,引入“三新”技术,完善教学内容,建设微课、动画、仿真等学、练、测、评相结合的优质资源,丰富教学资源,并不断优化、持续更新资源,既避免了资源的盲目重复建设,又提高了课程资源的兼容性,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师的信息化教学能力,为国家、省级课程的申报奠定了基础。自2021年起,学校主持建设的5个省级以上专业教学资源库和36门在线精品课程顺利通过审核,陆续上线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四、内外结合,扩大应用,形成常态化在线课程应用格局

    学校坚持以生为本,真建真用,内外结合,共建共享。

    对内,鼓励教师实施混合式教学模式,改进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提高学生的在线课程访问量、活动参与率与作业提交率。并借助“诊、督、改、评”“四位一体”常态化课程诊改平台,全程记录和跟踪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加强期初、期中、期末应用过程监控。在年终教学质量考核中,将课程建设综合评价位居全校前十名的课程直接评定为“优秀”。

    对外,坚持多方共建课程,着力加大在线课程的开放力度,加强国内、省内校际之间的课程应用共享,扩大资源应用的辐射面。自2019年起陆续精选“马克思主义哲学精讲”“音乐鉴赏”等54门受众面广、量大、内容质量高、教学效果好的在线精品课程同步上线中国大学慕课、智慧职教等国内主流平台,并开设跨校在线开放课程152门。近5年来,有197所高校的学生137万人次参与跨校选修并取得学分。2023年,新增注册跨校学习学生5.3万余人。

    五、完善制度,健全保障,形成可持续发展机制

    制定在线课程教学管理办法、学时学分认定实施细则和建设管理办法,出台《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实施方案》,国家、省级在线课程主讲教师课时分别增长20%和10%,形成激励机制。每年投入300万元以上专项资金用于课程建设,对立项的国家、省、校三级课程给予非课程工作量奖励,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为在线课程建设保驾护航。有效调动了教师课程建设的积极性,保证了课程建设质量和教学质量。

    (贾庆成)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