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教改风采
2024年05月13日 星期一
向“新”而行 以“智”提质
——烟台职业学院以高质量职业教育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
陈新姿

    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主阵地,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关键要素和积极变量。烟台职业学院深入贯彻落实上级部署,精准把握新时代赋予职业教育的新使命,紧密对接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向“新”而行、以“智”提质,以创新驱动增动力、强内力、聚合力、注活力,不断探索赋能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路径,取得了积极成效。

    科创赋能 为新质生产力“增动力”

    科技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和重要引擎。学校坚持“四个面向”,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以高质量技术服务支撑区域产业高质量发展。

    (一)坚持精准引育,打造高水平创新队伍

    政策引路先行。构建起以《新时代人才强校战略实施意见》为统领,引进、管理、服务等12项制度协同发力的人才政策体系,放大人才竞争优势。

    突出带动引领。以“高精尖缺”为导向,探索实施高层次人才校企共引共享办法,通过入编引进、柔性引进相结合,加快培育创新发展需要的杰出人才、领军人才、拔尖人才,专任教师队伍中硕士博士比例达到77%,具备“双师”素质的教师占比超过98%。

    强化评价引导。完善“纵横一体”的评价体系,做到纵向打通人才晋级渠道,横向覆盖辅导员、思政课教师、公共课教师、专业教师四个类别,在破“五唯”中,充分释放人才的科技创新潜力,引进博士116人,国家、省级名师、团队达到43人(支),聚力锻造师德高尚、造诣深厚、业务精湛的教师队伍。

    (二)坚持立足需求,开展高水平技术服务

    主动融入地方。年科技服务到款额超过5000万元,连年实现倍增,“基于食疗的慢性病防控服务平台”研发创新健康饮食产品90件,帮助企业实现产值上亿元;牵头的“烟台市急性脑卒中溶栓地图”智慧医疗项目,与烟台市120急救体系携手“织网”,分秒必争,为病人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

    主动走进企业。组织“百名科技人才进百企”活动,帮助企业完成科技攻关项目400余项,与中柏京鲁船业有限公司合作开发的“新型远洋渔业船舶设计与建造技术”项目,获得第五届“中国工业大奖”。

    主动服务乡村。发挥资源优势,组织电商助农销售100余次,培训农村劳动力2万人次,帮助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针对沿海区域农村土壤盐碱化严重的现象,以微生物生态法将近万亩盐碱沙地改良为沃土,为乡村振兴注入强劲动力。

    (三)坚持项目支撑,组织高水平科研攻关

    整合学校专业群科研优势,成立以博士为核心的13支科研团队,建设35个国家、省、市、校四级研发平台,通过“揭榜挂帅”,开展有组织的科研,承担国家、省、市科研项目百余项。学校与企业联合开发的海洋微生物来源新型抗植物病毒免疫制剂,是国内首种海洋来源创制型抗植物病毒生物农药,实现了国际绿色农药行业领域研发成果“从0到1”的突破。近年来,学校社会服务及科技成果转化额近2亿元,创造经济效益超过9亿元,荣登“高职高专科研能力排行榜50强”。

    前瞻布局

    为新质生产力“强内力”

    专业是职业院校发展的基石,是培养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高技能人才的载体。学校将服务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作为逻辑起点,前瞻谋划,打造特色,不断提升专业建设的内涵质量。

    (一)因地制宜,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重塑升级基础专业。根据学生信息化素养提升的需要,将计算机基础应用由系部专业调整为基础教学部公共课程,面向全校学生进行授课。

    培育壮大新兴专业。紧盯烟台市16条重点产业链和“9+N”产业布局,增设生物制药技术、石油化工技术、大数据技术等12个新专业,培育国家重点建设专业18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26个。

    锻强提质交叉专业。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打破专业壁垒,确立以模具设计与制造国家高水平专业群为引领、8个省级高水平品牌专业群为主体、多个特色专业为补充的“1+8+N”的专业发展格局,学校专业与区域新兴产业全面匹配。

    (二)因材施教,加大课程改革力度

    着力打造数字教学环境。建设280门在线精品课程、403门网络教学课程,引进162门继续教育在线课程,实现数字课程全覆盖;以数字赋能课堂教学改革,形成“时间+空间”全时空立体化教学生态,实现智能课堂全覆盖;完善教学诊改等多个信息化平台建设,实现数字化治理全覆盖。

    着力推动课程改革创新。承担国家教育部门重点领域专业课程试点改革任务7项,全面推进“岗课赛证”综合育人机制,将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入课程开发和教学实践,建设省级以上课程项目110门、国家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6部,实现日常教学“线上线下相通、台上台下联通、课内课外贯通”。

    (三)因时而变,畅通人才成长渠道

    统筹衔接不同阶段的职业教育课程,每年开展中小学职业启蒙教育1万余人次,与4所职业学校16个专业合作开展五年制高职教育,与5所本科院校7个专业开展“3+2”专本贯通培养,推动“中、高、本”不同层次职业教育的有效衔接,实现专业发展纵向贯通。坚持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统筹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调发展,满足社会成员个性化、多样化、终身化的学习需求,每年培训各类人员超过10万人次,实现不同类型教育横向融通。

    产教融合

    为新质生产力“聚合力”

    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的基本办学模式。面对新时代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新任务,学校认真落实国家职教改革“一体两翼”战略部署,推动产教融合提升层次、走向深入、创新形态。

    (一)加强主体协作,密切政行企校关系

    发起成立智能协作机器人、高端海洋油气装备、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与运维3个全国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生物医药等7个烟台市产教融合共同体,立项烟台黄渤海新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2个省级市域产教联合体,建设万华产业学院等12个产业学院。联合体、共同体、产业学院覆盖了全国212所中高职院校、92所本科院校、134家科研机构、1500余家企业,构建起“全主体融入、全要素融合、全链条融通”的产教融合新生态。

    (二)推动要素融合,丰富校企合作内涵

    充分利用烟台市域产教联合体管理服务一体化平台,发挥大数据优势实现对参与主体需求的动态分析,提高服务企业转型升级的精准度和人才培养的匹配度。依托1个国家、4个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和2个省级现场工程师培养项目,在资源开发、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深化合作,基于真实生产任务灵活组织教学,建立无人机操作、智慧物流等100多个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把真实的工作场景和环境“搬”到实训室。

    (三)坚持教随产出,深化国际交流合作

    服务“一带一路”倡议,推动职教出海,一批重点项目在共建国家落地生根。

    推动海外办学。成立“班·墨学院”,建成中巴、中马国际学院,为巴基斯坦输出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教学标准、5门核心专业课程,与12所高校联合为尼日利亚开发职业标准。

    开展海外培训。联合百世物流科技(中国)有限公司等中资企业,在泰国等国家建设了14个海外培训中心,有效解决“走出去”企业高水平技能人才供给不足的问题。

    加强交流合作。与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30余所高校建立友好合作关系,累计培养国际留学生400余人,开展“中文+职业技能”培训3000人日,面向世界宣传中国先进职业教育经验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德技并修

    为新质生产力“注活力”

    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要素是新型劳动者。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工匠精神、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毕业生深受用工企业欢迎。

    (一)强化思政教育,擦亮育人底色

    完善课程体系。开足开齐思政必修课程,立项30多门课程思政示范课,投资150万元建设高标准“数字马院”,开展“三下乡”等实践育人活动,形成理论课、专业课、通识选修课、社会实践课“四位一体”的思政课程体系。

    加强阵地建设。打造新华社《国家相册》“舞台上的思政课”,录制近100门辅导员思政微课程,“七星湖思政影院”入选全国高校学生会组织“我为同学做实事”项目交流活动“最受同学欢迎项目”,学校连续4年获评“省级文明校园”。

    做好人文关怀。构建覆盖全校2万名师生的网格化管理体系,全方位关注学生成长;升级改造数字办公平台,规范简化办事流程,提升校园管理服务效率和水平。

    (二)强化专业技能,培育工匠精神

    在技能大赛中锻造“工匠精神”。构建“多梯次全覆盖”技能竞赛体系,让师生受益于大赛,累计获得国家技能大赛奖项160项、“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奖项32项、省级技能大赛奖项840项,打造了职业院校技能大赛“烟职品牌”。

    在日常教育中渗透“工匠精神”。建立“校园小工匠、后备工匠、市级工匠、齐鲁工匠、大国工匠”五级“金字塔”式工匠培育体系,创办烟台工匠学院,将工匠精神的培养渗透到教育工作的全过程。

    在大师教导中传承“工匠精神”。聘请110名“全国技能大师”等劳模工匠担任思政导师,引导学生铸匠魂、育匠心、追匠梦。

    (三)强化实践锻炼,提升科学素养

    以学生参与项目、“双创”协同培养为抓手,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科学课堂+社会实践+创赛培育”科学素养提升体系。把科技创新融入课堂教学,让学生在日常专业学习中掌握前沿技术;把科学研究融入学生成长全过程,支持成立50余个大学生科技创新社团,培养学生对科学技术的浓厚兴趣。学校还建设了“一园两中心十区”创新创业平台,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各类科技创新竞赛,在创新创业大赛中推广科技成果,获得省级以上创新创业大赛奖项160余项。

    “行而不辍,履践致远。”烟台职业学院将坚决扛起服务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时代重任,抢抓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的战略机遇,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发挥发展新动能新优势,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贡献职教力量。

    (烟台职业学院党委书记 陈新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