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938年创建于延安的鲁迅艺术学院,它被誉为“新中国美术的摇篮”。审美理论与道德实践是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鲁迅美术学院始终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校的理念,在实践中不断地探索建设审美理论与道德实践相结合的德育体系,从发展和学生实际学习需求的角度出发,以文化育人理念提升高校德育的有效性。
内容立美: 寓美于德、美善相融
鲁迅美术学院创建以来,秉承“知行合一”的理念,在守正中求创新,形成多学科交叉融合跨界的新格局,对以美塑形、以美造境、以美传情的现代设计教育体系进行了有益探索。在教育政策指导下,学院将审美理论内涵渗透到学生基本品质教育、社会公德教育、政治品格教育等主题教育中,围绕“思政+艺术”的教育体系深入开展工作,十多年间学生2711人获得市级荣誉,多名学生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多项国家和省级荣誉。
鲁迅美术学院发挥专业特色,在教学内容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利用“中国民间艺术赏析”“中国美术赏析”等体现中华优秀传统美学思想与文化特征的课程进一步充实美育内涵,提升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在教育改革方面,学院稳步推行“教考分离”和“学分制”改革,学风大幅改善,学生的素质得到进一步提升,参加了包括全国美术作品展览、德国IF设计奖、彭特华国际包装设计大奖在内的多项国际国内展览与比赛,并屡获奖项。与此同时,鲁迅美术学院开展的一系列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的红色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持续提升。学院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主要内容,激励学生成为有理想有信念的艺术创作者,通过播放《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等影视作品,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增进对历史的理解。学院也对课堂教学进行积极改革,构建体验性的审美教育课程,提高学生对社会公德的认识,将抽象的道德属性以美育的方式表现出来。
形式立美: 施教于美、以美润德
2023年,鲁迅美术学院密切联系当地文化产业发展现状,在原有的专业理论课程基础上加大实践课程比例。学院大力推行人才强校的政策,广泛吸纳各类优秀人才,着力打造教师队伍和专业队伍,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画家、学者。十多年来,学院拥有博士学历和高级职称的教师比例分别上升了5%和11%。现已有两名国家教育部门本科教学督导委员会成员、两名“四个一批”人才、一名缪斯研究院名誉院长、两名辽宁省“攀登学者”。学院在实践培训中引进灵活机制,让学生在专业教师的带领下以师生合作的方式进行各项实践,有效提高学生的职业水平;策划课教师和学生一起组织校内外的美术展览,整理和发布沈阳城市美术作品的信息;以沈阳市文化单位为基础,开展美育项目的研究和实践。
鲁迅美术学院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有机融合起来,充分利用第二课堂来提高学生的综合发展水平,结合地域特色,合理设置艺术专业实践课程。因此,学院发掘当地的人文资源,以当地文化产业发展为主线,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以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学院将“以人为本”理念融入教学文化体系,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开展双向教育,在文化产业的引领下,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各有所长,有效满足现代高校学生素质教育的需要。
在实际操作中,鲁迅美术学院相关管理人员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学生的文化消费选择、兴趣点等进行全面的了解,从而构建起全面的数据库,实现德育与美育相结合。同时,掌握好学生的学习习惯,帮助他们制定更为精确的培训方案。在教学过程中,学院将德育内容的美学元素融入其中,运用案例、录像、网络等教育方法来共享学习成果,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获得赞赏和认同。在第十二届、第十三届全国美术展览会上,学生的美术作品先后荣获3项金奖、3项铜奖;学生的设计作品荣获德国红点设计奖和A’设计大奖赛等多项国际性奖项,许多作品在全国各地展出。
体制立美:德育体制、美的构建
新时期,鲁迅美术学院建立了“学校—家庭—学生—社会”“四位一体”的协调共建体系,建立高校德育评价与激励机制;对学生的思想、人格、情绪和行为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分析,除教师评价之外,还将学生评价、社会评价要素融入进来,重视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激发他们对德育的关注。
学院秉承“以人民为本”的创新理念,秉承“博采众长,厚积薄发,推陈出新”的办学理念,先后推出了大量富有当代特色的优秀作品。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的《追梦》大型组雕、中央党校的大型组雕《旗帜》、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的大型群雕《走向胜利》和广西壮族自治区全州县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园的大型浮雕《红军魂》等,都是鲁美新时代创作的典型代表;《升旗仪式》《致敬——最美逆行者》《勇攀珠峰》等一系列优秀油画作品入选“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最美中国人——庆祝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胜利召开大型美术作品展”等。同时,学院积极投身地区发展的大格局,依托教育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指导教师和学生增强为社会服务的意识,通过多种形式的美育,为创作区域性的公共文化作品提供有益借鉴。学院先后组织实施了首届辽宁省大学生文化创意设计大赛、沈阳高校美术作品展、沈阳创意设计竞赛等活动,拓展了学院德育体系。鲁迅美术学院还以自身资源为基础,配合沈阳市文化旅游主管部门共同筹划沈阳市文艺汇演;与沈阳市社会科学院共同组织“中国沈阳文化周”活动。大力推进艺术建设,将美育与德育充分融合,促进地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进步,学校教师和学生组成爱心小组,以义工身份赴城乡开展文化艺术创作,协助建设民俗博物馆、文化采风写生等文化工程,使农村美术文化资源得到有效利用。
高校在教育教学中要坚持以德育人、以美化人。鲁迅美术学院十分注重德育,进一步深化“德美共建”的研究与实践,积极总结具有可推广性、可复制性的成功德育经验,推动德育工作的创新性发展,提高德育工作的有效性,同时加深学生的自我认识,实现知行合一的教育目标。
(张岩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