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01月17日 星期三
以“两山”理念引领“绿色设计”人才培养改革
——湖州学院设计学院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探索
毛攀云 尹长根 陈竑 李文莲 金燕红

    作为一所应用型地方本科高校,湖州学院设计学院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为基点,紧紧围绕“绿色设计”开展人才培养改革,全面对接湖州的绿色发展实践和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

    问题的提出

    湖州学院“姓湖州、兴湖州”,设计学专业何为?设计学院积极响应教育部门针对地方本科高校开展“以需求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打造校地共融的湖州高等教育品牌。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教学团队抢抓机遇、攻坚克难,系统开展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绿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 

    一是改善设计学专业人才培养理念滞后于社会发展的面貌。新的发展观呼唤新的人才培养模式。新时代新理论背景下,高校立德树人的人才培养理念需要及时优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早已深入人心,美丽湖州建设早已全面展开,湖州学院责无旁贷地承担了这一育人使命。

    二是改善设计学专业的校地融合度不够的处境。地方高校必须在发展理念上与地方同频共振,深化产教融合、校地融合,向应用型办学转变。湖州要“照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条路走下去”,这是全体湖州儿女奋进新时代的光荣使命,湖州学院设计学院设计学专业当行其道。

    三是改善设计学专业特色不鲜明的现状。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为基点,打造“绿色设计+”的人才培养高地。既要融入“行遍江南清丽地,人生只合住湖州”的千年文化品牌,更要讲好“生态文明城市典范”故事。让城市特色形成专业特色,防止高校同质化发展。

    解决教学问题的方法

    教学改革的前提是统一思想、凝聚共识,找准湖州城市标签。通过理念更新,校地共融,有效推进地方本科高校融入区域发展大潮中。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绿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与实践,将围绕“绿色设计”立体推进,高度契合“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发展理念。具体改革方法概括为“五个三”的育人体系构建。

    一是理念更新,校地共融,“三个融入”出实招:在“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设计”理念。“三个融入”是前提条件。设计学院的三大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一流课程建设和课堂教学探索中全面融入“绿色设计”理念,打造“金课”,形成专业改革特色。例如,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设计、产品设计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在基础类课程中融入“绿色设计”文化和美学思想,在专业类课程中融入绿色材料、绿色品牌、绿色空间、绿色环境、绿色产品等教学模块;在课程建设中融入绿色知识点,将“绿色设计”的方法、创意、应用、传播和美学融入课程建设,让绿色发展的设计理念成为课程思政的重要表征;在课堂教学中融入“绿色设计”,是让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建设中的“绿色设计”理念落地见效,形成系列优质“绿色设计”课堂教学成果。

    二是理念更新,校地共融,“三个对接”夯基础:教学、科研与服务社会对接“绿色设计”。“三个对接”是改革的支撑。设计学院的专业教学改革与研究、学科建设与学术研究、服务地方与横向项目承接在“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紧紧结合“绿色设计”展开,形成学科专业的鲜明特色。

    三是理念更新,校地共融,“三个体现”出成果:实训、实践与展览体现“绿色设计”。“三个体现”是重点。实训、实践与展览(课程作业展、设计写生展、设计考察展、毕业展)是设计学院出成果的主要环节,“绿色设计”贯穿这三个环节的全过程,体现绿色的设计思维。

    四是理念更新,校地共融,“三个落地”见实效:乡村、社区、企业落地“绿色设计”。“三个落地”是关键。一所学校的专业好不好,最终要经受社会检验,因此“绿色设计”人才培养的关键是设计成果的落地,“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实现“绿色设计”在乡村小巷、社区街道生根,让“绿色设计”融入企业产品。

    五是理念更新,校地共融,“三个保障”促长效:师资、经费、制度保障“绿色设计”。“三个保障”是教学改革的主要依托。通过师资保障、经费保障、制度保障,“绿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得以持续推进,多年来建立了良好的师资条件、必要的经费支持、完备的制度体系。

    实践成效

    一是校地理念同频。设计学院教学改革成果紧紧围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引领下“绿色设计”人才培养这一改革重心,将“绿色设计”置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思想体系下,凝练新的时代内涵,并着力培养学生“绿色设计”的思维转化能力、应用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彰显“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理念,培育学生在设计方面形成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努力打通国家发展理念在地方性大学学科专业中落地见效的“最后一公里”,让大学教育擦亮“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的城市品牌。

    二是校地产教共融。设计学专业从湖州的艺术乡建、微改精提到文创产品设计和民宿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度融合,将课堂开到田间地头,将产业延伸到乡间社区,与湖州市孝丰镇、湖州市大余村、湖州市图影村、湖州市朝阳街道、湖州市南控文产集团、湖州市文旅集团等签订了系列合作协议,“绿色设计孝丰行”为地方提供文创产品3000余件,产生了较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三是校地品牌共建。校地品牌共描绿色底色。湖州全力打造生态文明典范城市。设计学院紧紧围绕“绿色设计”,形成系列科研与教改研究成果;描绘设计学人才培养方案、课程建设、课堂教学的绿色底色;推出以“在湖州看见美丽中国——绿色设计”系列教学成果。让课堂内外见真知、拼创意、出作品,淘汰“水课”,打造“金课”,服务地方生态文明典范城市建设之需,让“绿色设计”助力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让“绿色设计”赋能社会产业创新。

    四是校地评价共振。评价机制是保证“绿色设计”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关键。设计学院教学改革主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进行考核评价,并引入地方发展需求。推行常规教学的绿色积分制,对“绿色设计”研究、人才培养模式、优质课程、学生作品进行“绿点”评价,运用在年度评优、课程推选、经费支持等方面。推行“绿色积分换绩点”制度,对师生参加地方绿色公益活动、服务地方的横向项目进行量化积分,实行“绿点”换“绩点”。

    (毛攀云 尹长根 陈竑 李文莲 金燕红)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