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你天天在看报,啥时候能上两篇,豆腐块儿也行啊!”今年3月的一天,局长冷不丁地对正在翻阅《中国教育报》的我来了句。《中国教育报》在我心中一直是“珠峰”一样的存在,尽管从事了17年的新闻工作,但终因底气不足、能力恐慌,只读报看报,未敢投稿。 “不妨试试!”4月15日,在参加完部分学校鼓号队日常训练后,我立即以《湖北樊城:鼓号“社团”促成长 践行“双减”增实效》为题,向心中神圣的“禁地”投出了第一篇图片稿件。未曾想,这次“盲投”竟成就了我与《中国教育报》的美好“情缘”。第二天校长们纷纷发来贺电,有的还把截图发给了我……恍惚间突然有种被幸福撞了腰的感觉。 自此,我便一发不可收拾,时常见缝插针奔赴学校拍摄图片、赶稿投稿,乐此不疲。一条图片、整版图文、头版图片新闻……随着投稿、上稿次数的逐渐增多,我的胆子和胃口也渐渐大了起来。 多年的持续关注,我发现《中国教育报》基层新闻版,视角宽阔、内容丰富、深接地气。于是,我锚定基层新闻版,深研栏目设置及用稿特点,结合我区正如火如荼开展的“大体育·阳光运动”,用时近一个月打磨出了《湖北樊城探索“体教融合”之路——让每个学生都能享受运动的快乐》这篇千字文,没想到又是一投即中。 通过不断对比原稿和刊用稿的差异,以及编辑们耐心、细致的提点,我在深研中喜获“大丰收”。短短9个月的时间,在《中国教育报》上稿7篇,《中国教育报》客户端上稿18篇。 大伙儿纷纷羡慕地说:“你在《中国教育报》有‘亲戚’吧。”“对!我在《中国教育报》有‘亲戚’,有众多素未谋面,但在云中神交已久的‘亲戚’!” (作者系湖北省襄阳市樊城区教育局信息股负责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