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紧紧围绕“适性教育”的深刻内涵,结合对优质教育的理解和追求,积极探索基础教育方式的新变革。学校以“顺应儿童天性,尊重学生差异性,激发生长性”为办学思想,倡导“适性育人、自然天成”的教育理念,旨在培养乐学雅行的活力少年,办一所真正适合生命成长的温馨校园。学校先后获得浙江省现代化学校、浙江省教师发展学校、浙江省绿色学校、宁波市文明校园等多项省级、市级荣誉称号,学校教育成果得到了充分肯定。
坚持“两个所有”
适性文化浸润
学校在文化建设上,坚持两个原则:所有孩子都能在校园里找到自己的作品和名字,学校的活动坚持让所有孩子参加。这是对以儿童为中心的适性教育文化的充分诠释。从学校的“艺现场”美术馆、“科学创想”实验室等文化场馆到其他非正式学习空间,都能看见孩子们充满童趣和个性的原创作品。
学校在德育建设上通过创建“一班一品”特色班级,以精神文化、物质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为落脚点,将适性文化的教育理念渗透到每一个班级,从而感染每一名学生。“一班一品”从班名寓意、班训等群体价值观,班级愿景及特色班本课程构筑的班级精神文化体系,班级标志、教室布置等物质文化载体,以及以班级传统活动、班级节日、仪式典礼等为代表的行为文化表现等方面进行创建。学校还借助严格的组织结构、评价体系等为文化建设提供制度保障。
聚焦“全学习”理念
变革学教方式
为达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的建设目标,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聚焦“全学习”理念,注重学教方式的变革,探索全面提升学生素养的综合性学习形态。
基于“全过程参与、全科视角、全域融通”的内涵,学校对传统单一的学科课堂进行升级,通过基础课程的调整、重组、整合,形成了学科微项目、“艺现场”学习、综合性学习等重点项目,开展跨学科的项目化学习,以达到全科育人的目标。在教学实践中,教师重视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展“问题驱动”学习;重视学习与展示相结合、展示与评价相统一,开展“学展一体”学习;重视学生未来参与社会的实际能力培养,开展“社会情境”学习。在这样的新型学习方式中,学生主动探究的“热认知”被启动,全过程参与,尽享学习之乐,学习活动更具实效。
丰富童年记忆
多彩校园赋能
学校赋予传统“校园四节”——数学节、童玩节、体艺节、阅读节全新的内涵,“玩”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如数学节开展“谁是最有π头的人”主题活动,教师带领学生穿着自己设计制作的数学元素服装走红毯,鼓励学生玩数学游戏并设计原创数学游戏;阅读节主张“读有意思的书、过有意义的生活”,组织“大作家进校园”开阔学生阅读视野,设计“阅读存折”记录学生阅读历程;开展“大树下”系列读书活动,努力使阅读成为学生生活的一部分。
为使学生对职业有初步的体验,学校少先队大队部开展“校园CEO”活动,通过校内工作岗位如花田守护者、小小木工、餐饮小助理等“竞聘上岗”,让学生参与校园管理、策划各种活动,既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又培养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创新能力和工匠精神,为学生终身成长赋能。
打造“三格”工程
强化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关键力量。“适性教育”理念同样适用于教师的发展。学校提出“三格”教师发展工程的梯级晋升管理模式,根据教师的专业精神、德育工作和学科教学表现,将教师发展定义为合格、定格、风格三种阶梯式成长状态,促进教师专业能力与素质的提升。第一阶梯“合格”,即:爱教育、爱学生,初步掌握教育方法,胜任学科教学,开展教学反思,受学生喜爱。第二阶梯“定格”,即:以生为本开展教育教学,德育工作有初步成效,教育教学效果好。第三阶梯“风格”,即:有崇高的教育情怀,教学起引领作用,形成个人教学风格,可以独立开发课程。
真正的教育就是不断点燃、唤醒和激发生命成长的过程。宁波市江北区第二实验小学“适性教育”的探索与实践,契合了素质教育和因材施教的本质,是一种个性化的人本教育,也为小学基础教育改革开创了新的方向,获得了社会各界的一致赞誉与认可。着眼未来,学校将继续扩大和完善“适性教育”的丰富内涵,构建更加系统的教育生态,尊重学生生命的自然发展,努力呵护每一名学生,让他们在多元选择中成长,为他们的幸福人生奠基。(乐碧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