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星期三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
多元融通有活力 搭建快乐成长桥
张杰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坐落在茅以升先生的故乡镇江丹徒。学校秉承茅以升先生“奋斗作桥、以身渡人”的精神,汲取“桥文化”智慧引领发展,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通过有形的桥与无形的桥,实现生态与文化融通、德育与学科融通、学习与生活融通以及学段融通、家校融通,让全体师生在共同生活、学习的过程中,彼此润泽,精彩成长,在相互陪伴中享受、发现和创造自己的独特生命价值,获得健康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学校获得江苏省智慧校园、江苏省优秀少先队集体、镇江市节水型学校、镇江“研学课堂”实验学校等荣誉称号,让学校的教育品牌进一步擦亮——

    牢记“立志·奋斗”使命,不忘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初心

    “立志为桥、归国为民、奋斗作桥、以身渡人”是茅以升精神的集中体现,学校着力构建以“立志·奋斗·为家国”为主旨的校本化德育机制,高度融合爱党爱国、服务奉献、科学精神、实践创新、坚毅坚韧的茅以升精神,担当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学校加强组织领导和民主管理,健全了党支部机构设置,建立了政治学习制度,扎实开展“三会一课”活动。通过廉政教育,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党风、校风、教风、学风建设的核心渗透到课堂教学、学校管理、课外活动等各环节。

    学校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结合“桥文化”理念,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以“三全育人”的姿态,强化活动体验,创新活动形式,探索构建“新桥德育”新思路和新体系。学校聚焦学生品格养成,积极开展感恩教育、养成教育、法治教育、国防教育等主题道德实践和社会实践活动,努力做到养成教育常抓不懈、主题活动有声有色,营造了良好的校风、班风,让爱国根深蒂固,让仪式更加美好,让节日保持活力,让实践更具魅力,努力实现润心至德、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为培养道德高尚、精神明亮、行为努力、目标远大的莘莘学子奠定了基础。

    切实推进减负提质,提升学生文化底蕴

    《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的出台,对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减轻家庭校外培训负担提出了严格要求。实施“双减”要求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减负增效”,而课堂是提升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校重视差异,尊重个性,建设“习学课堂”,基本形成“情境引学—互动研学—展示评学—反思悟学—课中测学—课后拓学”的创新教学范式,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已成为主流。

    与此同时,学校摒弃“小学科”的观念,构筑“大课程”体系。例如,初中部的音乐、体育、美术学科严格制定考评制度,在提高素养的同时精准对接中考。又如,劳技学科趣味盎然,学生们学着做水果拼盘、做寿司,看着自己培育的种子发芽长大,感受生活的美好,获得更健康更快乐的成长。此外,学校开设了内容丰富的课后延时服务课程,设置了机器人、足球、合唱、剪纸等社团活动,同时构建九年一体、螺旋上升的年级特色课程“亲亲小菜园”课程、食育校本课程、十岁成长课程、城市课程、博物馆课程、毕业课程,让学生在特色课程学习中收获成长乐趣,提升对事物的探究力,增强团队合作能力,不断提升学生的文化底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探索“三渡”发展机制,促进实现“拔节生长”

    新时代要求学校教育关注人的整体发展,要求教师面向每一名学生,在了解学生、关心学生、尊重学生的过程中,关注学生的情绪和情感体验。面对学生生源中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占比大、学习基础相对薄弱等现状,学校要求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使命,将《新时代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项准则》融入到学校文化建设中,从新时代“四有”好老师标准出发,探索青年教师的“三渡”发展机制,即以理想信念、师表风范感染学生,实现“身渡”;以道德情操、仁爱之心熏陶学生,实现“情渡”;以扎实学识、创新思维启迪学生,实现“思渡”。

    为引导教师站在新的高度、新的视角审视教育教学行为,学校推行“习学课堂”课堂教学改革,开展常态化“一日一研”活动,推动教师自我“升级”,通过开展师徒结对、技能比拼、课堂练兵等活动,切实提升教师队伍素质。

    在新课标指引下,学校创新实践茅以升“习而学”教学思想,从民主化、信息化、生活化三个视角出发,立体架构“尊重之桥、生活之桥、现代之桥”课程体系,将青年教师团队建设与“桥文化”课程基地相结合,通过举办报告会、座谈会等形式,让“江苏省最美教师”朱彩云等优秀教师的事迹影响全体教师,探索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的创新路径。

    (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茅以升实验学校校长 张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