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9月21日 星期三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
赋能·互育·共生 构建家校社协同育人格局
万代红 曲晶

    江苏省南京市游府西街小学建于1911年。百余年来,学校始终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坚持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实施素质教育,坚持实施儿童成长支持计划。在校训“求真”的指引下,始终以“走在小学教育改革前头”为己任。

    近30年来,学校始终关注“双减”,关注家校社协同育人。学校根据学校和学生实际,围绕“赋能·互育·共生”三项核心特质,以家校社协同育人资源中心建设为依托,从乐游环境建设、家长课程开发、社区课堂实施、主题活动展开、五型作业评价设计五个方面着手,采用“横向融合、纵向深入”两线并行的方式整体架构,探索家校社协同育人新路径,努力形成“五育并举”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新格局。

    打造交融共生的乐游环境

    延展物化空间,建立校内外交融的学习场域。盘点学校现有物化空间资源,如红领巾广场、六朝台城遗址、校史馆、校园种植基地、特色功能教室等,寻求学校现有资源与家庭资源、周边社区资源的连接点,统整设计,建立了四个交融式主题学习场域:红色世界、六朝印迹、运动天地和职业广角。

    丰富虚拟空间,建立线上线下互通的展示平台。与家长形成合力,利用好传统QQ群,利用好抖音等各种新交互平台的教育功能,将互联网虚拟空间变成儿童多样化学习的展示平台。

    拓宽人际空间,建立全社会参与的综合教育格局。在儿童与家庭、校园、社会对话的过程中,倡导开放式教育叙事交谈,实现教育过程生活化。儿童在学校和社区的活动经历、家长的职业故事等都可以成为叙事交谈的话题,在这个过程中建立全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教育格局。 

    开发双向互动的家长课程

    家长课程既是以学校为主体为家长开发的课程,也是以家长为主体对孩子服务的课程。

    给家长的课程是学校为提升家长教育力专门设计的菜单式课程,包括家风家训课程、儿童心理课程、学习力提升课程、家庭教育互助课程等,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儿童观、育人观,有效解决家庭教育中的困惑与难点问题,提升家长的教育能力和水平。

    家长开发的课程是依托家长资源,以家长为主导开发的服务于儿童成长个性化需求的课程,包括自发课程、共建课程和合作课程。

    自发课程。家长成为课程开发的主体,他们从孩子需要出发,结合自身兴趣爱好、专业特长主动设计课程,在开发和实施中展示自我、实现自我,完成与儿童、课程的共生长。如“游友书院”课程、汽车课程、多彩社团课程。

    共建课程。家长与教师或专业人员共同开发构建课程,如游小的“沉浸式”红色家长思政课程。由家长带领学生开展项目式学习,开展讲红色故事、演红色经典等活动,思政教师给予专业指导,助力学生在实践中感悟红色精神。

    合作课程。家长和多名学生基于共同的兴趣爱好,合作完成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在过程中互相促进,共同研究、共同提高。如游小的“生活家园”课程、有趣的劳动实践课程等。

    实施多资源共享的社区课堂

    借助场馆资源,构建社区课程基地。开发多主题、重体验、增趣味的“馆课程”是游小一直以来的实践,社区在提供学习场馆的同时,和学校已然成为教育共同体。

    统整人力资源,构建社区服务中心。充分统整社区的优质人力资源,构建社区服务中心,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一是发挥家长的作用,实现家校合力。二是发挥专家学者的教育作用,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育人活动中。

    开发活动资源,构建社区活动中心。项目化活动来源于孩子生活情境中的真实问题,涵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生态教育、创业教育、职业规划教育等主题。孩子在社区丰富多彩的活动资源中,开展研究、尝试实践、合作分享、交流表达,同时搭建了儿童社会实践平台。

    设计多主体参与的主题活动

    多主体参与。学校要在充分了解和尊重儿童需要的基础上,广泛采纳教师、家长、社区、企业、政府部门意见,开设合适的活动,提供适切的活动支持,教师、家长、社区志愿者、企业志愿者等共同参与活动,让儿童在主动的活动体验中成为积极的意义建构者。

    多样化开展。以“多感官参与、多学科渗透、多角度体会、多方面成长”为活动原则,开展自主选择的主题活动、表达自我的展示活动、沉浸式体验的实践性活动,让儿童在活动中提升能力,不断成长。

    多资源整合。努力整合家长、社区、企业、联盟学校,甚至是社会方方面面的资源,建立“支持儿童成长”教育共同体,联动服务于儿童,实现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共同进步的共生局面。在主题活动过程中,学校、家庭、社会全面参与,建立起协调、联动、融通的有效学习场域。

    此外,学校还与集团校共建推广,与跨区域学校资源共享,与苏北五校互助共生。学校建构了以“支持儿童成长”为核心的家校社协同育人机制,建立了“多主体”支持的家校社协同育人系统,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扩大学校美誉度,促进师生和家长的共同成长。

    (万代红 曲晶)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