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上海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和育人实践,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拓展思政课育人功能,创新思政教育内涵,从而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在积极探索思政课创新的过程中,学院深刻认识到在新文科背景下,课程思政建设离不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引导,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力量注入学习和实践,也是学生提升专业水平和综合素养的必然要求。
凸显育人特色
培养正确价值观
上海商学院是一所商科特色鲜明的公办应用型本科院校,重点打造以应用经济学、工商管理为主体,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商科学科体系。围绕学校育人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思政育人与专业设置相结合,探索特色鲜明的思政育人路径。学院从红色商标中挖掘革命时期商业实践所遗留的红色文化基因,带领学生了解商标背后的历史故事,感悟老一辈革命者的爱国理想和奋斗精神,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和政治观。
学院以“形势与政策”教学要求为导向,组织学生参观红色商标馆,开展一场场生动的思政教育现场教学,让学生认识到红色商标不仅承载着丰富的红色记忆,其中蕴含的文化精神对于塑造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学院将“形势与政策”课程与红色商标史相结合,通过具体的历史故事和红色文化符号,引导学生清晰地掌握革命时期商业发展脉络,强化对中国革命历史的理解。红色商标文化也孕育了革命者的商业和艺术智慧,学院教导学生以革命前辈为榜样,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和理想信念,将专业能力落实到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以专业实践践行爱国精神和报国之志,实现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国家发展的统一。
弘扬工匠精神
注重专业教学实践
面对时代发展对青年学子提出的全新要求,学院高度重视工匠精神,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挖掘相关育人元素,带领学生深刻感悟工匠精神的重要内涵,不断探索专业教学与实践的创新发展。“思想道德与法治课”以“传承工匠精神 铸师道荣光”为主题,将思政教学课堂搬进上海工匠馆,通过实物、模型和真实事迹让学生近距离感受工匠精神的深刻含义,了解工匠智慧和卓越的工匠技艺。
上海工匠馆所展示的工艺品承载了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记载了无数人为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所做出的艰苦努力。学生在课后表示,历史上无数工匠将爱国情怀融入到工艺品创作中,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不懈推动行业和经济发展,这样的过程不只体现了工匠的个人创造能力,更体现了这一群体刻苦钻研、团结协作、匠心报国的伟大精神和人格。这样的精神力量和人格淬炼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激励学生以技能成才、以技能报国。
学院认为,专业技能的学习和实践是引领学生就业发展、实现社会价值的必然选择。工匠精神能够鼓舞学生在学习和实践中不断锤炼人格、提升专业综合能力,将所学应用于实践,真正发挥专业的社会价值,以完善的人格素养和扎实的专业功底充分发挥创造力。
深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推动课程思政创新
经过总体统筹与系统优化,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专业课程思政的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文科学科进行了有效融合,同时切实推动了课程思政教学内容和实践的创新,通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领新文科专业的学科发展。学院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思政元素,为各专业课程思政建设提供了充足的教学资源,帮助学生从中汲取宝贵养分,实现自主学习与全面成长。
学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关键内容进行课程思政建设,强化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的理念,更进一步带动学生积极开展专业学习和社会实践,提升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发展质量。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基础的课程思政建设,为各专业教学带来了新的教学形式和教学手段,丰富了文科课堂教学和课外实践,也为学生的专业学习和综合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思政课教师教学中针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专业的结合提供辅助指导,让思政教育和专业教育水乳交融,实现育人目标的统一。在课堂之外,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各展所长,积极构建校园阅读文化,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与课外阅读充分结合,带领学生建立良好的阅读习惯,在阅读中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真正内涵。学院还积极组织丰富多样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活动,鼓励师生积极参与,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提升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和应用实践的认识,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影响学生,通过具体实践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
(沈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