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教育这十年特刊
2022年07月29日 星期五
用科技与人才铺设乡村振兴特色路
杨振斌

    ■教育这十年 

    从2013年定点帮扶云南省大理州洱源县以来,上海交通大学持续发挥科技和人才作用,促进生态保护与经济建设协同发展;将学科优势与高原资源优势有机结合,打造洱源的“绿色品牌”;发挥高校特点,培育带不走的基层科技队伍和洱源未来发展的生力军,努力探索出一条高校服务乡村振兴的特色路。

    学校坚持党委对帮扶工作和促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全面领导,做好持续性机制建设。成立上海交大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要负责同志担任组长,完善党委领导下的乡村振兴工作组织体系,明确各级各部门工作责任;通过专项帮扶基金和上海交大云南(大理)研究院等特色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有序组织和促进校内外资源投入,为帮扶工作提供长期的资金和智力保障。

    学校不断优化帮扶项目台账制度,努力做到帮扶项目可持续,帮扶资源与需求精准对接,帮扶成果可复制、可推广。学校吸收各方爱心资源形成的“心”“行”“梦”“恒”帮扶基金,为开展先心病患儿救治、困难家庭优秀学生奖助和“美育西南乡村助教”等专项行动提供源源不断的支持。学校还通过乡村振兴专项支撑,先后完成自然能提水灌溉工程、改造邓川镇初级中学食堂和“点亮乡村振兴路”亮灯工程等民生项目,不断改善乡村人居环境。

    促进特色学科建设与特色资源优势合力发展,用知识之花映衬乡村振兴硕果。上海交大将高原绿色农业技术与特色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助力打造“洱源绿色品牌”;建立上海交大洱源专家工作站,将学校实验室建到田间地头,并与当地政府共建产业基地与实验基地结合的科技示范村,积极探索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绿色生态农业。

    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基层科技队伍,培育一批洱源未来发展的生力军。上海交大与洱源县组织部门共同开展“墩苗育才”计划等项目,集中培训基层干部与专业技术人才;通过专家与合作社、农户结对,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技术培训与科技服务相结合。连续选派9届研究生支教团,前往洱源县中小学接力支教。此外,学校还成立了“子午连心”教育共建基地,研究生党员与洱源高中生帮扶结对,为洱源发展培育一批又一批的生力军。(作者系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