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新闻·综合
2022年07月18日 星期一
安徽医科大学优化“第三课堂”建设,广泛开展暑期社会活动——
引导大学生在实践中砥砺成长
本报记者 方梦宇

    “小朋友们要记好,预防溺水有妙招,远离河边最可靠……”伴着悠扬的歌声和欢快的手势舞,一场别开生面的防溺水教育宣传活动,近日在安徽省颍上县八里河镇尤湖希望小学进行。

    为进一步优化社会实践合作学习“第三课堂”建设,引导和帮助青年学子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思政大课,连日来,安徽医科大学9804名学生陆续开展“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和“返家乡”社会责任教育,在火热实践中砥砺成长。

    “花式”教学守护平安暑期

    “放假前,老师们多次和我们说过不要到水边玩耍。今天,在哥哥姐姐们的指导下,我尝试将头埋进水里十几秒,憋气确实很难受,真的很危险。”尤湖希望小学五年级学生徐子豪说。

    为了能够帮助当地儿童将防溺水安全教育入脑入心,安徽医科大学“蒲公英”“三下乡”暑期社会实践团的成员们从今年3月就开始了策划。

    “听学长们说,他们去年来八里河镇后发现附近水域很多,就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增加了防溺水知识宣讲。今年,我们团队的小伙伴们更是有备而来。”实践团学生负责人张紫贺信心满满。

    实践团成员围绕防溺水教育主题,为孩子们专门设计了绘画、音乐、体验和急救等课程,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在寓教于乐中真正提高小朋友的安全意识,助力防溺水知识入脑入心。

    这个暑期,安徽医科大学还有很多这样的社会实践团队,他们走进乡村中心小学、少年宫活动中心及社区活动场所,向儿童开展防溺水教育。“医路溯源”暑期实践团针对适龄儿童制作暑期安全小贴士手册;“情系乡村 医路红途”社会实践团将事故预防与应对相结合,为小朋友开展防溺水知识宣讲,还为学生家长演示了“海姆立克”急救法。

    “行走”课堂传承红色基因

    “俯首,就是荣华富贵;拒绝,则是流血牺牲。面对生与死的考验,大家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而他,年仅34岁的王步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永不叛党的忠诚誓言……”在岳西县初心与使命展陈馆现场,安徽医科大学2021级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专业学生吴春梅发挥自身专业特长,面向岳西县医院医护员工开展主题宣讲。

    “要高度重视思政课的实践性,把思政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中,教育引导学生把人生抱负落实到脚踏实地的实际行动中来。”思政课教师周师在宣讲分享会上说,“将本土历史文化资源融入实践教学,用小故事呈现大道理,以通俗的语言阐释马克思主义,这次社会实践就是一次很好的尝试。”

    今年,安徽医科大学有一半以上的实践团队将红色宣讲列入了实践内容。他们走进中小学、红色馆址和田间地头,用自己的所学宣讲革命党史、红色故事,以红色血脉守护人的行动自觉,把党的理论和红色基因传递下去,形成了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以致用涵养家国情怀

    2013年起,安徽医科大学对标“五育”并举总体要求,在“第二课堂”中强化素质拓展,逐步打造了以“中国梦”人人演讲、太极拳人人习练、黄梅戏人人传唱、急救本领人人掌握、创新创业人人参与、游泳技能人人必备为内容的“新六艺”素质教育行动品牌,助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大国良医。

    在学校附属医院的支持下,实践团成员发挥医学生专业特长,协助专家进行现场诊断答疑等,提供医学相关建议和生活指导,积极开展乡村振兴及城乡居民医保满意度调研等活动。

    “曹奶奶的讲述仍然久久地回荡在我的脑海中,促使我反思青年人究竟应该怎样做、怎样才能成为一名良医。”在走访为基层医疗默默奉献60年的曹淑芳校友和她的爱人后,“怀望东南”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苏一感慨,“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会谨记曹奶奶的话,不断鞭策自己,努力成为一名为国为民的好医生。”

    长期以来,安徽医科大学高度重视社会责任感教育,不仅成立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领导小组和大学生社会责任教育培养指导委员会,还出台了《社会责任教育培养实施方案》《“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方案(试行)》等制度,构建“校院班”三级教育网络和适应不同层级学生教育模式,指引学生付诸担当社会责任的具体行动。

    安徽医科大学团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学校按照课程化目标、项目化模式、社会化方式等要求,积极推动构建协同联动实践育人共同体,促进社会实践与科研项目、课题研究、青年政治骨干培养、思政课程专业教育、就业引导等融合互补,在实际行动中涵养家国情怀。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