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加强思政课建设攸关“国之大者”,事关“根本大计”,坚持不懈用党的创新理论培根铸魂、启智润心。这不仅是适应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现实需要。新时代推动思政课高质量发展,要聚焦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着力打造思政“金课”,善用“大思政课”,绵绵用力,久久为功。
以思想为引领,突出课程特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思政课,就是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党和人民的思想旗帜,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指针,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马克思主义。思政课致力于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肩负着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巩固意识形态主阵地、塑造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重要任务。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的交织影响,我们必须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学生头脑,把稳学生思想之舵,筑牢学生信仰之基,补足学生精神之钙,教育引导学生牢记党的教诲,立志民族复兴,勇担时代重任,成为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的时代新人。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思政课是循序渐进、持续推进、常学常新的人生大课。要充分发挥党的创新理论教育人、引领人、启发人、涵养人的功能价值,必须持续推进党的创新理论入脑入心,不断落实思政课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使命。
以创新为方法,盘活课程内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的本质是讲道理,要注重方式方法,把道理讲深、讲透、讲活。思政课的本质就是要从学理上、哲理上、情理上向学生讲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的根本道理。坚持以党史学习教育为重点,坚持唯物史观和正确党史观,运用矛盾分析的方法,通过纵横比较的方式和整体联系的观点,将道理的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讲透,以理服人,用真理的力量吸引人。坚持让政治话语和学术话语更接“地气”、带有“朝气”、富有“生气”,以真切的故事打动人,以饱满的情绪感染人,用心用情讲好中国故事,达到沟通心灵、启智润心、激扬斗志的育人成效。讲道理还要遵循教学规律,根据各学段特点设定课程目标、采用不同教学方式、细化教学内容,在横向协同推进和纵向有效衔接中积极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
以育人为根本,展现课程温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教师来说,想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自己首先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这深刻揭示了教书育人的内在逻辑,指明了当好“大先生”的必要前提。要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的原则。教师要打好理论基本功,在深读原著、勤学经典、精研课本、笃学真学党的创新理论上下功夫,做到学用结合、学有所悟、用有所得,不断提升理论自觉,增强行动自觉,做精通专业知识的“经师”。还要坚持严爱相济、润己泽人,做涵养德行的“人师”。教师不仅要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智慧,还要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人格魅力呵护学生心灵,把自己的温暖和情感倾注到学生身上,使思政课成为一门有“温度”的课,做学生为人、为事、为学的“大先生”。
以境界为旨归,善用“大思政课”。培养新时代的复兴栋梁、强国先锋,是思政课的价值旨归,亦是思政课的教学境界。善用“大思政课”教育引导学生,是推进思政课资源要素整合、激活教学内能、促进思政课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大思政课”需精准聚焦,科学把握“大”的深刻内涵。一是把握育人目标之大。放眼于时代强国伟业和民族复兴大业,思政课教师责任重大,要教育引导学生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捍卫“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争做党和人民事业的拥护者和贯彻者,鼓励学生在激扬青春、踔厉奋发、勇毅前进、奉献社会的生动实践中书写人生的壮丽篇章。二是把握育人阵地之大。“大思政课”丰富了思政课育人场域,拓宽了教育“大”天地。构建以实践检理论、以理论促实践、用实践生理论的“大”循环格局,有利于促进教学内容往实里走,向心里走,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要坚持将社会大课堂与思政小课堂有机结合起来,将“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效连接起来,推进课堂向实践延伸,教育与生活融合,实现育人实效和质量的新飞跃。三是把握育人时空之大。网络时空的延展性拓展了实体课堂,新媒体技术的多样性丰富了虚拟课堂。要打好虚拟课堂和实体课堂组合拳,借助媒体传播大平台,建好网络大课堂,秉承课堂虚拟但不失真、内容有趣但不失本的原则,不断开辟思政课育人新格局,提升思政课育人新境界。
(作者单位系东北林业大学,汪金英系东北林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