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27日 星期五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深挖桂北民歌资源 创新民族声乐教学
丁杰

    民歌,是反映劳动人民生产和生活的重要艺术形式,因地理环境、语言、文化、宗教的影响,使其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往往是一个民族艺术观念和情感的重要表达方式。桂北少数民族地区拥有着丰富的民歌资源, 其色彩鲜明、艺术风格淳朴、形式多样, 展现出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把传承桂北民歌文化作为音乐系声乐教学特色和重点,在民族声乐教学过程中,注重本土民歌的挖掘与传承,逐渐形成民族声乐特色教学与艺术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广西桂北地区拥有丰富宝贵的民歌资源和实践平台

    广西桂北民歌以它鲜明的民族风格和音乐特点,在民族文化艺术中绽放异彩,它体现着少数民族人民的精神文化、民族气质、风土人情和审美情趣等,是我国民族声乐艺术之源泉。广西众多的民族传统节日及民间、民俗活动又为地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实践舞台,例如广西的“三月三”“九月九”,各民族的民歌节、旅游节,大大小小的民歌擂台等。每逢歌节,成群结队的男女老少穿着节日盛装欢歌起舞,异彩纷呈。这里不仅是高校师生艺术采风和艺术实践的舞台,也为民族声乐教学提供了丰富的土壤和新鲜的血液。

    声乐教学注重桂北民歌素材的挖掘,突出教学特色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被誉为“桂北革命的摇篮”,83年的办学历史为我国培养了大量优秀的师资力量,以服务地方为己任,是桂师人奋斗的目标。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音乐系把桂北民歌音乐素材挖掘作为重点,从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民歌中汲取养分,丰富民族声乐教学,从实践教学角度出发,进行教学的科学设计,从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教材的选择、课程内容的制定、授课方式等方面,采用地方民歌语言进行声乐演唱教学,从各民族语言的发音特征、用嗓方法、润腔特点以及民族气质、审美情趣的差别角度进行划分,深度挖掘桂北民歌演唱的独特风格与艺术审美价值。选择有代表性的民歌进行教学素材编写,采用课堂教学和户外田野相结合,最终使声乐教学中的“文化”“技能”“特色”元素实现有机互补,形成民族声乐的特色教学模式。

    整合师资力量,艺术团搭建平台展示教学成果

    音乐系艺术团成立于2015年,成为师生艺术实践成果展示的重要窗口,承接广西内外各类大型艺术展演及赛项,为服务地方经济文化发展贡献力量,近些年成果显著、反响强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原创作品《苗家油茶歌——尼呐尼》获得大学生艺术展演声乐类二等奖、第13届“红铜鼓”中国—东盟艺术教育成果展演舞台艺术类作品一等奖。艺术团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以校内教师为主并整合社会资源力量,聘请优秀的艺术家、专家、民间艺人、歌师、民族文化研究者,以及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进入课堂对师生进行答疑解惑和现场授课,充分保障了少数民族民歌特有的风格和技艺的纯正性。通过一系列活动让学生在艺术团实践中了解桂北少数民族发展演变历史,了解作品的创作背景,让学生在民歌理论素养提升过程中养成主动学习的良好习惯,主动向歌师、艺人请教。学校以赛促学、以赛促发展的理念坚定,艺术团结合桂北地方文化特色,重点打造文化艺术精品,不断提高和创新学校的艺术教育教学水平,推动文化桂林、文化广西的名城名区建设。学校获得“2017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桂林分会场优秀组织奖”荣誉称号,2018年出色完成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60周年文艺演出。在实践中积累经验,在教学中不断推陈出新,探索出一条适合地方高校民族声乐教学的特色之路。

    桂北少数民族民歌是我国珍贵的民歌文化瑰宝,通过对桂北民歌特色的挖掘,特别是对教学模式和教学重点的研究,为民歌教学探索出了一条新路,有利于桂北民歌的世代传承和民歌文化学者的培养,将桂北民歌的音乐风格展示得淋漓尽致,从而达到传承与发扬民族文化的目标。

    (丁杰)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