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05月10日 星期二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贸易经济专业三十年的坚守与蜕变
曾庆均 宋瑛 杨海丽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贸易经济专业创办于1987年,1992年招收首届本科生,是原重庆商学院最早的四个专业之一。从创办贸易经济专业至今,重庆工商大学贸经人披荆斩棘、埋头苦干、勇于探索、改革创新、精彩演绎,30年的坚守和蜕变,把一个不被看好的长线专业,建成国家首批三个贸易经济一流专业。

    校企政三联动,构建人才培养方案;能力、素质、思政三融合,构建课程体系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借助政产学研办学模式,不断深化校企、校校、校政合作。贸易经济专业培养方案从“校内共修”,到“校际协同”,再到“校企政三联动”,最终形成特色鲜明、扎根中国大地的“知识—能力—素养”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贸易经济专业不断探索课程思政教研,实施“三融合课程模块”,构建能力本位、素质拓展、思政示范的模块化课程体系。2012年以来,为适应新商业革命,贸易经济专业推进“三融合课程模块”的全新课程体系,即思政、通识与专业课程三者深度融合下的多模块课程体系,形成通识教育(必修和选修)、大类基础课、专业教育(专业核心课和专业拓展课)三个模块。贸易经济系主任杨海丽教授认为,模块化课程体系中,课程思政是课程体系的灵魂和基础。

    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

    据了解,贸易经济教师团队,初始仅有3人。30年间,内培和外引,坚持“修身守正、立心铸魂”,实现由“名不经传”到在全国具有美誉度、知名度的“德智双修”高质量教师团队的跨越。杨海丽认为,这是贸易经济专业成为国家一流专业的核心与关键。

    一是以高层次人才引进为重点,壮大师资队伍。目前已形成由15名核心成员构成的教师团队。其中,国家教指委委员1人,两江学者1人,市学术技术带头人2人,重庆市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巴渝学者1人,重庆“五个一批”人才1人,重庆市高校优秀中青年骨干教师3人。团队成员中有21人次,是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中国消费经济学会的理事或常务理事或副会长。

    二是强化校内师资培养,加强队伍内涵建设。鼓励教师“外访”“进站”“挂职”。“外访”即选派教师到国内外知名大学访学和学术交流,促进学术与国际接轨;“进站”即鼓励青年博士教师进博士后流动站工作,延续博士期间的课题研究;“挂职”即鼓励团队成员到企事业单位和政府部门挂职锻炼,提升业务水平。团队成员中,有学校十佳教学标兵、教学新星以及教学最佳人气奖、教师教学竞赛一等奖、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课堂教学优秀奖、重庆市高校青年教师教学劳动和技能竞赛优秀奖获得者。

    三是以团队建设为载体,提升队伍综合能力。建成“教育部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商贸流通科研智库团队”“重庆市贸易经济教学团队”“重庆市商贸流通与现代服务业研究生导师团队”,教学科研团队互促共进、交相辉映。

    四是立德树人以德为先,建设“德智双修”师资团队。发挥优秀教师的示范作用,引导教师在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等方面深耕细作,打造“德智双修”的师资团队。

    “五维五化”课堂革命,构建新型专业课堂

    学院副院长宋瑛认为,推动“五维五化”课堂革命,构建知识与能力并重、教与学融为一体、师与生关系和谐的新型专业课堂,是教学改革必由之路。

    “五维五化”课堂革命,即要实现教学理念现代化、教学内容创新化、教学资源立体化、教学方法智慧化和教学评价多元化。在教学内容创新化中,专业核心课程“贸易经济学”从中国文化、中国理论、中国战略、中国案例、中国思政五个方面进行内容改革创新,实现教学内容的时代化。在教学资源立体化中,整合校内和校外、线上和线下、现实和虚拟教学资源,构建一套整体的课程教学、学习解决方案。在教学方法智慧化中,在传统传授解惑教学方式与讨论式、提问式、启发互动式思辨课堂有机融合的基础上,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能力导向的五课堂互动改革、线上线下融合交互的“学习式”教学方法,“零售学”课程借助智慧教室、学校在线辅助教学平台、“雨课堂”、超星“学习通”等平台,结合在线开放课程资源,通过手机移动设备,深化课堂翻转和线上线下融合。

    多元联动,走“科教融合”人才培养之路

    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在实现蜕变的过程中,特别注重多元联动、走“科教融合”的人才培养之路。

    一是形成了浓厚的科研意识和“科教融合”氛围。2002年,时任经贸学院院长的曾庆均提出了“教学促动科研,科研反哺教学”的科教融合人才培养思路,并带领团队探索政产学研“四位互动”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科教融合氛围与共识,推动贸易经济专业的蜕变发展。

    二是通过“走出去”,不断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为了更好地让课堂教学联系实际,专业教师坚持“走出去”,深入商贸流通和经济生活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承担政府部门和企业委托研究项目,形成了一大批商贸流通发展研究成果。

    三是通过“请进来”,坚持专家学者和行业精英进课堂。先后邀请了南开大学谷书堂等国内知名学者来校为贸易经济专业学生作学术报告;开展“行业精英进课堂”活动,邀请重庆市商务部门、重庆商社集团等相关工作人员来校为学生作政府行业管理和企业管理运营的讲座。

    四是通过“四进”方式,深度实现科研反哺教学。“四进”即科研成果进课堂、科研成果进教材、科研成果进实验室教学、科研成果进学生论文。教师将自己的科研成果转化为课堂教学内容和案例,在“零售学实验”等实验课程中,教师大量运用科研成果案例;在多年科研和教学实践基础上,主编出版《零售学》《零售案例教程》《网络零售学》《贸易经济学》等教材;在指导本科学生论文过程中,将科研成果转化为毕业论文选题。

    五是通过指导学生科研,提升学生创新学习能力。2009年以来,指导学生获得学校“学生科技创新基金项目”立项100余项;2015年以来,开展学生暑期专业调研活动,专业教师和学生全部参加,指导学生撰写完成了一批商贸发展方面的调研报告,在此基础上出版《重庆地方老字号研究》《重庆社区商业研究》《重庆商业街研究》等调研成果。

    共建共享、协同发展,探索开放协作办专业

    “以开放、共享新发展理念为引领,通过开放协作、带头引领、共享发展,突破传统封闭的专业建设模式,打破专业建设校际、区际壁垒,探索开放协作办专业,贸易经济专业社会声誉实现由不知名到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跨越。”宋瑛说。

    一是坚持开放协作,拓深全国、区域和国际三层次合作新维度。通过深度融入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建设、牵头成立重庆市经济与贸易类专业人才培养联盟、成立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协同发展中心、发起组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智库联盟、与英国林肯大学等10多个国外高校和院所建立教学科研共同体等措施,构建了覆盖全国、区域和国际的专业建设合作协同体系。

    二是发挥带头引领作用,担负本专业在区域乃至全国发展的责任。充分发挥国家教指委委员职责,组建全国首个经济与贸易类专业的区域性联盟,主动与深度参与全国高校贸易经济教学研究会建设,学校专业建设在发展中实现从“学习”到“示范”。

    三是致力共享发展,实现优质成果跨校际互利共赢。基于课程开展教学案例、教学视频、一流课程、教材、学科竞赛合作,合编《零售学》《贸易经济学》《商品学》等教材,形成核心专业课的跨校际教师团队;基于科研和国内外访学开展学术合作,与国内外教师组建学术共同体和智库共同体;基于专业建立贸易经济国家一流专业建设共同体,成立贸易经济一流专业虚拟教研室、“零售学”课程虚拟教研室,建成优质教学资源共享库。

    “科研—咨政—培训”三结合,践行服务社会使命

    曾庆均推崇“教研相长,孜孜以求”的理念,“科研—咨政—培训”三结合,践行服务社会使命,实现扎根中国大地的贸经教学与科研。

    一是通过知识创新服务社会。1996年团队承担了学校首个国家社科基金项目“长江三峡经济开放区发展研究”、首个省部级科研项目“现代贸易组织研究”(国内贸易部门社科基金项目),至今,团队成员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1项、教育部门项目8项、省部级课题50余项、各级政府部门委托项目200余项,出版专著30部,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获得省部级科研成果奖16项。

    二是积极建言献策服务地方发展。2000年团队承担了首个服务地方经济科研项目“三峡库区商贸企业搬迁问题与对策研究”,为库区移民搬迁建言献策。至今,主持承担了重庆、湖北、贵州、四川等省(市)200余项商贸流通、商业网点、物流发展、产业园区建设等委托研究课题,编制了30多个区(市、县)的商贸流通产业发展规划和商业网点发展规划,将科研与地方商贸流通发展紧密结合,服务范围覆盖重庆所有区县,辐射周边省市。团队成员撰写30多篇咨政报告,获上级部门领导批示;100多项成果被市、区级商务部门采纳应用。

    三是开展技能培训助力地方发展。2006年以来,为重庆市商务部门等作了30多场专题讲座,培训重庆百货中层干部、店长助理、班组长17期共计1300人次,重庆商社集团干部200人,重庆盐业集团干部100人,政府商务部门和会展企业管理人员600人。

    曾庆均认为,学校贸易经济专业经历了1998年国家专业目录调整、“大数据”时代新商业革命二次坚守与转型。“适应挑战,以开放的视野,30年坚守、创新与实践,贸易经济专业获得大幅发展。一路走来,每一步都不是轻而易举的,每一步都付出了艰辛努力。”重庆工商大学贸易经济专业未来仍会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建成国内具有优势的专业。

    (曾庆均 宋瑛 杨海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1 0 1 重庆工商大学经济学院 http://Paper.Jyb.cn/zgjyb/images/2022-05/10/12/ZGJYB2022051012_b.jpg 12 中国教育报 13 /mppropert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