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02日 星期二
深度融合创新 构建大思政格局
——天津大学持续推进思政课和课程思政改革
刘晓艳

    10月23日晚,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154教室内,30余名学生围坐在教师马明周围,开始了每周一次的读书会。读书会的学生来自全校各个学院,其中不少是马明担任思政班主任的化工学院的学生骨干。马明是马克思主义学院的思政课教师,但他在化工学院的身份还有“读书会”的领读人、学生们的思政班主任、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共建教师、思政课“授课小组制”里的专业课教师……

    在天津大学,几乎每一名思政课教师都像马明一样“身兼数职”,这也是天津大学构筑“思政课程+课程思政”协同育人体系的一个缩影:通过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的方式,实现价值观塑造与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的深度融合,构建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大格局。

    “授课小组制”,协同专业思政课教师和学工辅导员两支思政队伍。天津大学从2017年开始实施“授课小组制”,即成立以思政课教师、学院学工队伍为成员的授课小组。不同的育人主体发挥各自的优势,根据国内外热点时事和重大理论问题,结合各学院学生的专业特点,定期进行主题研讨和实践教学设计,协同推进思政育人。2019年7月,马明在化工学院主讲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结束后,师生举行了一场主题为“中国化工行业70年”的墙报展;2020年的主题“一堂好课”则引导学生关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下的线上教学;2021年的主题则设定为“建党百年中天津大学化工学院的历史贡献”。课程实践的准备过程,不仅辅导员参与,专业课教师也一起参与,互相启迪,促进了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的互融互通。

    思政课教师和专业课教师共建课程思政工作小组,实现学科互补、优势叠加,专业课与思政课同向同行。10月25日,在天津大学召开的“高校课程思政建设研讨会”上,天津大学“课程思政建设教学研究示范中心”揭牌,是全国15所普通高等教育类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之一。事实上,2019年,天津大学就成立了课程思政研究与实践中心,采取思政课教师与专业课教师结对共建的机制:思政课教师指导和帮助专业课教师深挖课程中蕴含的思政元素,同时思政课教师将专业课程的德育资源引入课堂,丰富思政课的教学内容。目前,天津大学已建设了300余门课程思政校级示范课,其中20余门入选天津市乃至全国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本科生思政班主任”制度,思政课教师深度参与学生价值引领、学风班风建设、形势政策教育、学业就业等工作。在天津大学,思政课教师到其他学院担任思政班主任,深入了解学生,讲授的课程更接地气,也更深入地参与到课程思政和学生价值引领工作中来。从2018年开始实施到现在,天津大学已有25位思政课教师担任了13个学院的思政班主任,覆盖学生万余名。

    同时,以上制度又是互相交叉的。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徐斌说,在实际操作中,思政课教师主讲哪个学院的课,就负责和这个学院共建,这样思政课教师就和学院的专业课教师、学工队伍及学生骨干建立了相对稳定的协同共建关系。思政课程和课程思政互补互融,课堂也更生动了。(刘晓艳)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