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育不仅是艺术教育的核心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师范类高校应主动承担起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责任使命,培养具有音乐艺术理论素养和音乐学科专业技能,且掌握音乐教育理论与方法,具有良好师德师风和高尚教育情怀的新时代高质量音乐人才,为音乐教育教学事业的发展以及教育强国建设贡献高校力量。广东技术师范大学音乐学院作为省级特色专业和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不断优化音乐人才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方法,通过强化专业特色,推动音乐人才培养的内涵式发展。
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
学院始终以专业建设为引领,立足广东省发展,面向基础教育改革和音乐教育产业的双重发展需求,培养具有音乐学科基础知识与技能,具备音乐教育基础理论知识、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同时提出明确、公开、覆盖全面的毕业要求,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提升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教学能力、班级指导能力、综合育人能力、沟通合作能力等,确保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的一致性。此外,学院依托省级一流专业和特色专业建设点,制定“卓越人才”培养计划,聚焦音乐人才的精细化培养,以专业选拔为基础,制定明确的选拔标准,丰富选拔内容与选拔方式,实施导师制、“一对一”精细化培养,打造音乐理论与艺术实践一体化的卓越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一批具有高尚师德、先进教学理念、过硬专业能力,且具有卓越教学能力的音乐人才,更好地服务于地方音乐教育事业发展。
健全音乐教学课程体系,加强课程思政建设
学院以综合性、跨学科性为课程构建的主要特性,打造音乐学专业的核心与特色课程,核心课程覆盖“钢琴”“声乐”“器乐演奏与合奏”“合唱与指挥”“古诗词音乐吟唱与鉴赏”等基础音乐学课程,同时结合多元融合的时代发展背景,以及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的实践要求,增设“中外民族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与名作欣赏”等课程,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和思辨能力,促使学生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感受音乐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不断拓宽学生的音乐艺术审美范围。此外,学院积极响应教育数字化战略,凸显师范类音乐人才培养的特殊性,融入“电脑音乐基础”“音乐微课制作”“师范技能比赛”“歌曲写作”等特色课程,旨在提升学生的数字化素养,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学院对于音乐人才的培养也并不局限于音乐家、舞蹈家等单一化发展方向,而是在课程建设中进一步体现出音乐学与舞蹈学的相互交融,在实践教学中生动践行,以助力多层次、立体化人才培养体系的构建,如舞蹈学(师范类)特色课程建设中含有“乐理与视唱”“音乐教材歌曲演唱”等,用跨学科融合知识来推动复合型人才的培育。学院非常注重音乐教学课程思政建设,从红色文化中汲取养分,丰富音乐教学内涵,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如学院创作的音乐舞蹈史诗《延安》,以延安精神为艺术创作源泉,用音乐艺术语言传播红色文化,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并获得了2023年度陕西省重大文化精品扶持项目,入选2024年国家大剧院“春华秋实”艺术院校舞台艺术精品展演,作为第六届中央音乐学院10·15艺术节的收官之作在中央音乐学院歌剧音乐厅上演。
创新音乐教育方法,实施校园文化浸润行动
学院发挥自身学科优势,深化校企合作,搭建实践平台,与当地企业建立合作关系,携手并进打造音乐人才培养新生态,设立2025年“珠江·恺撒堡”音乐奖学金比赛,以赛促学,为学生展现自我提供平台,实现专业技艺的交流、借鉴与学习,集中展现学院音乐教育的显著成果。服务社会发展,传播音乐文化,学院以服务地方社会发展为己任,鼓励学生依托专业所长,在社会实践中奉献智慧与力量,联合社区举办“童心迎全运,活力筑未来”六一文艺汇演,激发孩子们对于音乐艺术的热爱之情,丰富其精神世界;赴尚雅中学开展“2025高雅艺术进校园”活动,深入推进学校美育浸润行动,打造“高校—中小学”美育共生体等。延伸教学阵地,实现第一第二课堂联动,学院邀请骨干教师到校开展讲座,讲授音乐教学法的具体应用,为学生提供多角度创新音乐教育的方法,帮助学生积累丰富、优质的教学经验。
(李泳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