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夯实专业基础 促进美育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8月29日 郭廷元 李鹏鹏

  加强高校美育工作,是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涵养学生人文素养、浸润学生心灵、激发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有力举措。继续教育学院作为鲁迅美术学院下设的二级学院,以高效培养专门艺术人才为目标,不断夯实专业基础,凝聚办学特色,以多层次、立体化美术教育为重要载体,践行新时代美育要求,在潜移默化中实现审美教育、情操教育和心灵教育,为学生创建时时、处处、人人的美育环境。

  明确育人目标,健全课程体系

  学院立足办学定位,不断凝练特色育人体系,目前形成了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本、专科教育与长短制培训教育相结合的相对独立的成人教育办学体系,旨在培育与社会发展需求相适应的高等美术专门人才,切实提升学生服务社会、自主就业的能力。为实现新时代美育目标,学院打破了以知识技能培育为主的传统美术教学模式,以美术教学为基础,融入交叉学科、跨学科内容,注重专业教育、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打造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教学课堂。学院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健全课程体系、优化课程内容,科学合理地制定教学周期和教学计划,构建了具有成教特点的教材体系,组织编著出版绘画基础类、国画山水花鸟类、设计类教材共几十种,下设中国画、书法、视觉传达设计、环境艺术设计、绘画等专业,课程内容除包括基础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外,还与时俱进地融入多元化知识,致力于培育学生的跨学科思维,拓宽学生的审美体验,发散学生的审美思维。如绘画专业课程设置除包括“素描静物”“油画静物”“油画材料与技法”等专业基础课程外,还融入“形势与政策”“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思政类课程,将思政铸魂与艺术教育深度融合,坚定学生理想信念,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同时设有“史论”“艺术概论”等兼具人文性与艺术性的课程,注重培育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扎根时代生活,培育学生创造美的意识与能力。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激发学生审美创造力

  学院将美术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加深学生的理论认知,引导学生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养分,聚焦学生艺术美、人文美、创造美的综合培育,提升学生的审美创造力,促使学生创作出兼具历史美、文化美、艺术美和时代美的优秀作品。组织开展暑期专题培训,用艺术美陶冶学生情操,通过开设暑期研习班,让学生掌握素描、色彩的基础知识和专业技能,旨在培养学生的艺术观察能力和表现手法,切实提升学生的素描和色彩写生能力,促使学生的绘画基础理论与技能实现协调统一发展,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深化校企、校地合作,为学生创造美提供平台支撑,学院与政府部门、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积极响应高校服务“辽宁五大区域发展战略”计划,充分利用学院学科专业优势协同共育美术人才,从而服务县域经济发展,由学院主导建立“鲁迅美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教学培训基地”,组织开展喀左紫砂、美术教育师资高级研修班等非学历培训事宜,用新基地、新平台来创新育人载体,为学生提供多元化的实践机会,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拓宽学生美术视野,学院始终秉承终身育人理念,贯彻落实美育浸润行动,成立盘锦教学部,畅通社会大众学习美术、提升自身审美素养的渠道,组织举办盘锦研习班结业展,让更多的社会人员接受艺术熏陶,同时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断提升学生欣赏美、感受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以美润心,注重美育与德育有机融合

  美育与德育的有机融合是新时代美术院校推动人才培养内涵式高质量发展的必经之路,学院在美育浸润行动中以人文美、情感美、精神美为主旨,以美润心、以美化人,促使学生的美育核心素养获得全面提升。发挥人文美的浸润作用,学院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资源,以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为切入点,承办“泥人制作暑期工作坊”,向学生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泥人的制作技法,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通过由表及里、由简入繁的逐步引导,培养学生的认知、欣赏和创作三方面能力;培育学生精神美,提升学生品格修养,学院以弘扬雷锋精神、继承鲁艺传统为核心,鼓励学生利用专业优势,增强自身专业本领,真正将雷锋精神弘扬好、传承好、践行好,争当新时代信念坚定、理想远大、专业突出、品德高尚的新青年。

  未来,学院将继续立足办学定位与育人特色,以“大美育”为引领构建新时代人才培育新体系,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进美育教学改革,着力打造继续教育学院美育新高地。

  (郭廷元 李鹏鹏)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11夯实专业基础 促进美育发展 郭廷元 李鹏鹏2025-08-29 2 2025年08月29日 星期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