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云阳职业教育中心(以下简称“云阳职教中心”)立足新时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要求,为进一步提升教学目标针对性、教学流程实践性、教学方法协同性、教学评价发展性,历经7年的系统性改革实践,创新构建了“PBL(问题导向教学)+TBL(任务导向教学)人字梯型”教学模式,形成“理念—方法—技术—评价”全链条改革成果,取得显著育人成效。
构建“三层五维”教学目标分析系统,精准定位学生发展坐标。云阳职教中心创设“学生本位·师生共生”教学理念,提出并实施“有效教学、导学共生、持续发展”的教学理念以及“学生中心、能力本位、个性发展”的学习理念。建立“三层五维”教学目标分析方法,对接“岗课赛证”标准,研究构建基础层、综合层、发展层“三层”学生知识能力结构图谱。创建可视化学情分析平台,构建学生个性特征、认知水平、技能水平、品德素养、预习情况“五维”学情分析模型,绘制学生学习目标画像。
实施“六阶递进·六双并行”教学流程,优化教学路径策略。云阳职教中心创建“简单—综合—创新”的“阶梯式”学习任务群,每级任务按照“认知—操作—优化”形成子任务。推行“六阶递进”教学路径,研制出教学准备(课前)—任务发布、分组进阶、集中展示、集中评价(课中)—拓展延伸(课后)的“六阶”教学路径。实施“六双并行”教学策略,教师实施“预设教学—沉浸导学—主导教学—分析总结—点评激励—差异伴学”教学策略,学生采取“自主研学—任务探究—小组协作—成果展示—自评反思—拓展迁移”学习策略。
融合“问题+任务导向”教学方法,重构智慧教学生态。云阳职教中心搭建“PBL+TBL”双向融合教学渠道,以PBL左向推进为主轴,TBL右向深化贯穿为辅线,交替融合,形成“人字梯型”教学结构。创设“仿真+全真”虚实教学场景,建设市级虚拟仿真实训室基地1个、校级虚拟仿真实训室基地10个,创设60个岗位仿真考核场景。支撑“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实施,建立“互联网+”智慧校园,打造智慧教学平台1个,开发在线精品课程72门(市级在线精品课程3门),支撑线上线下融合教学实施。
创新“三阶三度人机协同”教学评价,助力学生专业发展。云阳职教中心构建“三阶三度”指标体系,对接分层教学目标“三阶”(达标—跃升—攀峰),建立目标评价观测点;对应学生课堂学习“三度”(专注度、参与度、凝聚度),建立学生评价观测点。开发数字终端评价工具,研发教学行为评价分析系统1套,建设智慧教室4间,利用集成图像追踪技术、面部表情识别技术、智能终端分析技术,实现教学评价可视化分析。基于评价系统,建立“人机协同”评价常态化机制,助力师生发展。
铸品牌、提质量、扩影响,“五金”建设成效显著。云阳职教中心坚持“人人都能出彩”的教育理念,构建“学生本位·师生共生”的梯级发展观,打造“PBL+TBL人字梯型”教学模式,建立“人机协同”的动态评价与反馈体系,取得了显著成效。
论文《职业教育“人字梯型”教学模式建构》在核心期刊上发表,专著《职业教育“人字梯型”教学模式》《职业教育“人字梯型”教学模式实践》由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立项多个市级课题、教改项目,形成一批典型案例和优秀成果,成功塑造具有地域辨识度的“人字梯型”品牌。
近5年,教师在市级及以上教学能力比赛中获奖103人次(一等奖22人次),在技能竞赛中获奖15人次(一等奖4人次),对外交流课堂展示50余人次,配套开发市级教学资源库、在线精品课程、一流线下核心课程等6个,教师教学水平持续提高。培育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1人、正高级讲师3人、市级骨干教师12人、市级教学名师8人、职教智库专家3人、职业教育评估专家3人、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裁判员2人、市级技能大赛裁判员8人,教师影响力进一步扩大。
近7年,学校培养中职学历高素质技能人才1.4万余人,其中,近70%的学生进入高校就读,约30%的学生通过校企合作直接就业,学生满意度达95%以上,在校生规模跻身重庆市前十。学生获得市级及以上个人荣誉43人次,在国家级别技能大赛中获奖25人次,在市级技能大赛中获奖198人次(一等奖25人次),在创新类、科技类、艺体类市级及以上比赛中获奖1385人次,育人成效显著提升。
云阳职教中心“PBL+TBL人字梯型”教学模式创新实践在重庆市内外多个平台交流推广,是“金课”建设与地域文化融合的独特探索,开辟了一条“五金”建设新路径,为职业院校“五金”建设贡献了“云阳方案”,累计被主流媒体报道100次以上,形成了较强的社会影响力。
(陈正勇 冯玻 薛琳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