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二轻技师学院

工学传习 培养传统工艺 传承创新人才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21日 雷一萍 罗志

  当今,传统工艺美术行业面临机械化生产与智能制造等新技术、新工艺的挑战。为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扩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队伍,职业学校亟须培养扎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备创新能力的技能人才,推进文化自信自强。

  2013年以来,广西二轻技师学院不断探索与实践适合行业特点及人才成长规律的培养模式,提出了“有文化、有匠心、有技艺、有创新”的“四有”人才培养理念,创新构建并实施“工学传习”人才培养模式,致力培养传统工艺传承创新人才。

  基于人才需求

  构建“工学传习”人才培养模式

  学院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从无到有,从寂寂无名到崭露头角,从单点切入到“岗课赛产教研创”多元融合的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工学传习”培养模式完整体系构建,经过了夯基起步期(2016年前)、方案构建期(2016年—2017年)、培育实践期(2018年至今)三个阶段,创新提出了“传文传艺传心·习智习行习道: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工学传习’培养模式”并付诸实践,逐步形成了彰显学校特色、支撑全区传统工艺创新探索、契合全区工艺美术行业持续发展与国家传统工艺振兴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针对教学问题精准施策

  为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聚焦工艺雕塑、艺术陶瓷两大传统工艺,学院会同企业实践专家研判并确立新一代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提出“四有七共”人才培养理念,即“有文化、有匠心、有技艺、有创新”,“共办专业、共定人培、共建师资、共筑工坊、共构课程、共施教学、共促就业”,为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培养搭建产教研训创平台,创建传统工艺传承人才“工学传习”培养模式,实现学习任务与工作成果的转化。

  “工学”即以企业与学校为双元育人主体,将企业或大师工作室中真实的工作项目转化为教学项目,将行业岗位工作内容与标准转化为教学内容与评价标准,将工作过程和学习过程融为一体,旨在培养技艺精湛、匠心独具的能工巧匠。“传习”即知识、技能、态度养成与匠心塑造的教学过程与活动。“传”强调行业技艺的一种历史传承关系,“习”强调学生对技艺的勤学苦练和对作品的精雕细琢。“工学传习”培养模式的核心,是将工作任务转化为学习任务,而后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工作乃至市场成果。

  以“四有”人才培养理念为引领,创设校内外工学传习工作站,实施以项目为载体的“学做创”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学习的过程即作品制作过程,作品的制作过程即为技艺传习过程;专业教师与工艺美术大师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与能力,在学生的传习过程中,作品不是简单模仿,而是贯穿不断尝试创新的历程,是一个创造性的学习与制作过程。每一个完整的项目学习过程都是一个从构思到成果产出的“学、做、创”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

  “传文习智”伴随项目学习始终,以项目所涵盖的理论知识、工艺文化及传统工艺发展各阶段社会背景为主线,贯穿每一个项目的教学全过程,旨在让学生理解作品的历史脉络与文化意义,促进其认知水平的提升。“传艺习行”以“模仿—练习”与“重构—超越”为主线,旨在通过模仿教师、大师及历代经典工艺作品,在不断练习中传承传统工艺;同时,在不断重构中融入新的思想、新的审美,尝试新的工艺突破,直至内化为自身的全新技能,最终习得精湛技艺。进而,在教师与大师的“身教”下,逐渐通过外化的行为,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与高度的职业素养。

  打造“四匠传心”特色思政内容。立足古今中外“名匠”,如明代竹刻世家“嘉定三朱”、当代紫砂壶制作技艺大师顾景舟等;经典“匠造”,如国宝青铜器春秋时期莲鹤方壶、广西博物馆镇馆之宝西汉羽纹铜凤灯等;挖掘“匠事”,如“大国工匠”木雕大师郑春辉、汝瓷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朱文立等的从艺故事;“匠思”,如商代经典玉器妇好玉凤、汉代素纱单衣等所蕴含的匠人精神元素,将这些内容融入到工艺美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设计、课堂教学与校园文化中。

  建构“五式习道”匠人精神习得路径,学生在全方位学习与浸润中领悟并践行工匠精神。“游戏式”即开发传世国宝工艺精品(如西周青铜礼器何尊、汉代长信宫灯)拼图游戏等,引导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古今工匠的精湛技艺与精巧设计。“榜样式”即讲授古今中外著名工匠学习传统工艺的传闻轶事,以生动鲜活的榜样,激发学生对匠人精神知情意行的立体化体验。“品鉴式”即通过讨论、赏析各类传统工艺展览展评获奖作品,引导学生细细品味传承之精要与创新之精进。“行动式”即通过每日课前齐声诵读“匠人须知”30条,课后及时完成工作场所的6S等行为规范,在潜移默化中形塑学生精神认知。“沉浸式”即专业教师及行业大师在授课、传艺及带领学生创作过程中以身示范,让学生在工作情境中深度熏染陶冶,筑牢“匠心”。

  经过十年探索和实践,学院为广西培养了一批传统工艺传承创新青年人才。学生参加国内外竞赛获奖项137项;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用人单位满意度达97.86%;校企合作研发产品经济效益超300万元;33名学生被自治区级工艺美术大师收为徒弟,157名学生进入行业就业或升学深造,成为全区传统工艺传承创新的新生力量。

  (雷一萍 罗志)

中国教育报高校新风 07工学传习 培养传统工艺 传承创新人才 雷一萍 罗志2025-04-21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