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推进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6日 胡斌 朱镕江 甘再富 张文

  重庆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以下简称“酉阳自治县”)以集团化办学为抓手,以教学模式优化为载体,通过整合资源、创新机制、深化教研等全方位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资源互通共享,激活教育均衡发展动能

  酉阳自治县通过差异化组建教育集团19个,构建了紧密型、“名校+”学区型、衔接型、合作型四大办学模式,形成“总校引领、分校跟进、城乡联动”的协同机制。例如,重庆市酉州高级中学校与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深度融合,全面接入后者的管理模式和教学资源,实现教材、课程、教研同步,并引入“双师班”课程和全日制同步课堂,使县域学生共享名校师资。同时,建立“教育规划、课程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研究培训”五大共享机制,推动跨校教研、送课下乡常态化开展,仅2024年一年就组织干部教师交流770人次,培训2万余人次。

  在硬件资源整合上,酉阳自治县实施“三同步”管理模式,统一教学质量监测与反馈系统,精准诊断薄弱环节并进行针对性改进。例如,重庆市酉阳县车田中心小学校、重庆市酉阳县板溪镇中心小学校在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校教共体帮扶下,教学质量跃升,多次在市级交流中展示经验。酉阳自治县义务教育标准班额占比提升12%,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增长26.6%,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这一系列举措不仅破解了“优质生源外流”“乡镇教师流失”等难题,更形成了“多校共品、一校一色”的办学格局,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龙潭初级中学校依托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一中学校的教研支持,开发了思政校本课程。

  教研创新驱动,构建质量提升闭环体系

  酉阳自治县聚焦教学质效,打造“研—教—评”一体化闭环。依托“九思语文工作室”“N次方数学工作室”等教研平台,开展课题共研和精准帮扶,近3年立项市县级课题30余项,涵盖农村教育、红色思政等特色领域。例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民族小学校的艺体教师评价机制改革获得市级奖项,其开发的“土家摆手舞与体育课程融合实践”被纳入市级课题。同时,酉阳自治县创设“总校课题引领+分校实践转化”机制,如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第二中学校教共体通过总校统筹学科衔接课程研发,指导初中成员校优化教学策略,使高中入学适应性指标提升18%。

  数字化赋能成为教研创新的重要抓手。酉阳自治县创建的“育人酉数”平台已覆盖27个教学场景,动态监测优质资源覆盖率、教师专业成长率、学生综合素质达标率、家长满意度指数、教育均衡指数等核心指标。该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精准定位教学薄弱环节,如2024年监测发现部分乡镇小学英语听说能力达标率不高,酉阳自治县19个教共体随即启动“‘双师’课堂+AI智能纠音”专项提升计划,半年内达标率跃升至89%。这一模式入选重庆市“双减”工作优秀案例,并被国家教育部门专题报道。

  机制改革破局,筑牢持续发展制度基石

  酉阳自治县以制度创新破解教育堵点,建立“专班+政策+考核”“三位一体”保障体系。成立督导专班,出台县域《集团化办学实施方案》,明确“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优先配置教育资源”原则,未来将新建13所学校,其中包括4所幼儿园、3所小学、3所高中。在师资建设上,创新“县管校聘、集团培用”机制,设立教师编制“周转池”,动态调整副高级岗位配额,2024年评选县级名师15人、名校长4人,培育市县级骨干教师616人,2名教师入选国家级别荣誉榜单。

  考核评估机制是改革落地的关键。酉阳自治县实施“捆绑式”考核,将成员校办学质量纳入总校考核体系,并对“名校+”学区实行单独考核。例如,2024年对重庆酉阳县麻旺中学等6所乡镇薄弱校实施“教学质量进步奖”专项激励,推动其平均分差从23.7分缩至9.5分。同时引入第三方评估,建立毕业生3年成长档案,追踪教育成效。

  在政策协同上,酉阳自治县挖掘“组团式”帮扶等政策潜能,与山东省东营市第一中学、重庆市第八中学校等22所名校合作,构建“跨区域教研共同体”。例如,重庆市第八中学校派驻管理团队入驻重庆市酉州高级中学校,实施“青蓝工程”师徒结对计划,一年内培养学科带头人12名。此外,酉阳自治县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基金,用于教师培训、课程研发和设备升级,为持续创新提供动能。

  酉阳自治县教育系统通过资源整合、教研创新与制度突破,让多所乡村校实现从“单点突破”到“系统跃升”的转变,教育品牌影响力显著提升。

  (胡斌 朱镕江 甘再富 张文)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推进集团化办学 促进教育高质量发展 胡斌 朱镕江 甘再富 张文2025-04-16 2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