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

依托优课平台 增强党课吸引力感染力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6日 陶敏

  上海立信会计金融学院为增强党课吸引力感染力,依托易班优课,搭建“微党课”教育平台(以下简称“优课平台”),创新党课学习教育形式。通过“线下微课堂+线上微直播”的有机结合,打破传统的党课模式,将教育功效融入应用服务,提升利用网络等媒体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科学化水平。

  采取“点—线—面”创新模式,优化平台工作机制

  一是深化责任“点”,由学院“鸿雁领航”党建服务中心党员负责资料整理、项目策划、模块优化等工作,分条块精细化开展工作;二是抓好宣传“线”,由学生党员、团学干部、易班班长、寝室长负责班级内信息的发布和推广工作;三是扩大覆盖“面”,提升学生的参与度。自2020年7月优课平台创建以来,学院课群成员达446人,参与率占全院学生的90%。

  打造多维度模块化学习,推行学分制管理模式

  学院优课平台开设了“红色金融文化”“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党课资料”“在线考试”“在线作业”和“课群投票”六大模块,多角度、多维度打造学习平台,搭建师生理论学习交流的桥梁,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共用。其中,在“红色金融文化”模块发布相关话题37项;在“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模块上传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视频14个;在“党课资料”模块建立10个文件夹,包括党史知识、党纪知识等;在“在线考试”模块组织中国共产党党史篇、新中国史篇、改革开放史篇、社会主义发展史篇4次知识竞赛,已经完结的中国共产党党史篇知识竞赛共吸引了51人参加,以学分制管理模式做到全院入党积极分子全覆盖;在“课群投票”模块发布“书写经典,感悟‘四史’”主题书法大赛复赛投票和“‘易学党史’——《1921》百字影评庆百年华诞”活动投票,共吸引了160人次投票。

  开设微党课,促进党史学习教育

  学院推出6堂党史学习教育微党课。校内外党员分别主讲“改革开放史之金融改革四十年”“从浦东开发陈列馆出发”“‘欲知大道,必先为史’——社会主义发展史”“学‘四史’,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新中国发展史之中国砥砺奋进70年”“传承红色基因 坚守金融初心”,学习人数均在70人次以上,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在微党课中积极参与评论,分享感悟,引发全院师生线上热议,反响良好。

  目前已建成“寻访红色印记,加强‘四史’教育”微课展播系列(3期)、阳光讲坛展播系列(2期)、金科青年说等微视频。定期组织全院学生开展线上思想理论学习,邀请校内外党政领导干部、社科理论界专家、马克思主义学院专任教师等担任讲师。

  营造比学赶超氛围,推进整体思想提升

  学院优课平台能有效地量化每名学生每个模块的具体学习进程和学习效果,通过设置教学资料、参与话题讨论等各项活动在成绩评定中所占的比重来对入党积极分子理论教育的成绩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多维度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开展“学习之星”月评比活动,根据党员干部每月学习积分及参加活动情况进行评比,积分排名前十的党员被评为本月“学习之星”,切实使“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成为师生党员武装头脑的“计步器”。通过树立先进典型,切实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营造更加浓厚的学习氛围。

  依托“微党课”教育平台,创新党课形式

  一是将育人作为易班建设的根本点,深入拓展网络育人功能。学院将党史学习教育纳入工作体系,坚持正面信息传播导向,探索网络思政教育的新形式和新载体,巩固建设学院网络舆论阵地,切实增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校园网络的话语权,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发挥网络育人功能,打造指尖上的思政教育。

  二是以学生为中心,形成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有效融合的教育模式。相对于线下学习,崇尚自由、追求个性化发展的大学生更倾向于在网上进行快速、碎片化的学习。学院利用形式多样的微视频来优化教学内容,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利用优课平台较好地实现大学生主动学习和深度学习有效融合,为思政课实践教学开辟新天地。

  三是丰富网络应用,形成功能完善、服务立体的优课建设体系。学院基于统一技术标准,以“移动、开放、共享、多元”为建设理念,开设多维度、多角度的学习模块,以需求引领建设,为学院师生提供全面完善的学习、教学、管理、互动功能,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充分利用优课平台资源提升线上党史教学成效。同时,引入其他高校精品课程,丰富网络应用,提供全方位的教育信息化服务。

  四是汇聚课程资源,形成多元渠道共建共享的协作环境。学院建立学院、师生、社会、企业共建共享优质教育资源的环境,有机对接各类已经建成的教育资源库和精品课程库,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共用。

  (陶敏)

中国教育报教改风采 10依托优课平台 增强党课吸引力感染力 陶敏2025-04-16 2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