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融合是职业教育服务国家战略的必由之路,更是破解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两张皮”的关键支撑。做好产教融合能够推动职业教育从“跟跑产业”转向“支撑引领”。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以政策融合为先导、以理念融合为引领、以机制融合为保障、以资源融合为落脚点,打通校企协同壁垒,以数字赋能重塑产教融合新生态,努力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加强自我剖析
找准服务行业产业发展新面向
“三动三高”升级专业。学校以服务国家战略和区域产业发展为原则,充分挖掘“四校区四基地”育人潜能。紧跟产业转型升级要求,瞄准产业中高端,改造传统专业,拓展新兴专业。建立健全“科学诊断、分类管理、动态优化、持续改进”专业(群)动态调整机制。整合、共享教学资源,动态调整专业结构,推动专业链与产业链高吻合度;动态升级专业内涵,提升专业群内教学资源高共享度;动态优化评价机制,保障专业群人才培养高产出度。学校面向畜牧生产、生物医药、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领域,设置三年制高职专业31个,“3+3”专业6个,“3+2”“4+0”“0+2”本科专业10个,覆盖农林牧渔、食品药品与粮食、装备制造等7个专业大类,涉农专业数、学生数均超75%。
打造“两大高峰”专业群。学校紧扣江苏现代畜牧和生物医药两大产业链,依托泰州国家现代农业园区,对接江苏省现代农业千亿元级规模畜禽产业链,组建畜牧兽医专业群,服务乡村振兴与农业强国战略;依托国家医药高新区(中国医药城),对接大健康产业和江苏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组建食品药品监督管理专业群,服务健康中国和制造强国目标,做实做强“药保健康、牧惠民生”高职品牌。形成了以2个国家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高峰引领,带动水产养殖技术、现代农业技术等4个省高水平专业群和现代农业商务、现代装备技术等3个校级专业群协同发展。
突出“两翼”建设
打造产教融合办学新载体
做实做强“两翼”载体。学校创新“资金共投、人才共育、技术共享、合作共赢”的产教融合制度供给,打造“两翼载体三平台支撑”的联动长效机制。依托泰州市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围绕“水稻、水禽、水产和花木”特色产业,建强泰州市现代农业产教联合体,提高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紧密度”;全面推进中国现代畜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和长三角生物医药产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建设,发挥其体制机制改革的引领作用,实现校企股份制改造、产业学院实体化运行等突破。建成全国首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校属股份制合资企业入选全国首批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三平台”高效运行。依托“两翼”载体,“政行研企校”共享国家水禽基因库等公共服务平台,“校研企”共运江苏省(姜堰)蛋鸡科技小院等技术服务平台,与头部企业共用产业学院等人才培养平台。联合共同体、“三平台”实施各类合作项目,举办畜牧产业经济与兽药产业技术国际研讨会、国家教学成果奖宣传推广会、全国大学生动物防疫职业技能大赛等,承办全国农业行业职业技能大赛,实现教学资源、行业标准、优质师资、科技成果等共享,提高学校与现代畜牧产业发展需要的适配度;实施中国特色学徒制、订单班等多主体育人,引领区域提供高品质畜禽产品。2024年,学校入选全国高职院校产教融合竞争力排名前50。
实施重大项目和产品研发
激活科教融汇原动力
勇挑国家畜禽种业振兴重担。发挥校内农业农村部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重点实验室和高校协同创新中心等21个省部级科研平台以及两个国家产教融合基地优势,将科研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高水平科研赋能高质量人才培养。改革成果获国家教学成果奖3项。瞄准畜禽种业“卡脖子”技术难题,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投入8400万元完成国家水禽基因库种质资源保护能力提升等3个国家项目建设,获批省发改部门水禽工程研究中心,保存畜禽资源品种达38个,群体规模达2.5万只(头),成为全国较大的活体保种单位,助力泰州市获批国家首批现代农业产业园。主持江苏现代种业振兴“揭榜挂帅”项目,“肉鹅高效繁育技术创新与应用研究”获江苏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协同实施重大科技研发项目。承担省级以上重点研发计划和自主创新、产业技术体系等重大项目,与中国农科院、南京农大等科研院所联合开展科技项目293项,主持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47项;承担纵向项目236项,经费超1.5亿元,横向项目357项,经费近5000万元;获国家教育部门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奖项19项。实施食品药品工艺改进和产品研发,获批国家二类新兽药证书一项。
科技“四新”融入人才培养。依托教师承担的科技研发项目,以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将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模式纳入课程标准、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构建“平台+方向+拓展”课程体系,实施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推进专创融合、科创融合、产创融合,促进学生在学中研、研中创。遴选“凤凰学子”参与科研项目,学生参与各类项目比例近10%。学生获“挑战杯”等大学生创新创业国赛奖两项,获专业技能大赛等省级以上奖项46项。通过共建、共享,深化产教科融合,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四链融合”,实现高质量人才供给和科研成果快速转化。毕业生就业率稳步提升,高质量就业率30%以上。
服务社会成效显著。组建水禽、生猪、兽药、食品安全等8个省产业技术体系团队,实施“科技助企”工程,制定行企标准23项,建成示范基地26个,推广新品种6个。成立技术协同中心,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285个,助推8家企业入选国家高新技术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科技成果转化效益达2亿元,帮扶中西部13所职业院校。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等省级以上推广奖项5个,入选全国卓越高职院校服务贡献50所。
(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党委书记、院长 朱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