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

以“四定”工具促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中国教育报 2025年04月16日 叶伟虹 袁志琼

  在新时代教育改革的浪潮中,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积极参与荣昌区推进“三为课堂”建设,以“为促进学而教”为核心理念,以“三为(为学而建、为学而教、为学而评)课堂”改革为框架,创新构建“三为课堂”教学模式,创新开发“四定”教学设计工具,系统性重构课堂教学模式,推动城乡教育共同体建设,探索出了一条以课堂改革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新路径。

  创新实践:“四定”教学设计助力课堂改革

  “四定”教学设计是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课堂改革的核心工具,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解决城乡教学设计的粗放问题,包括四大环节。

  定位育人价值:开发“四象限育人价值定位工具”,将育人目标划分为“基础性育人价值”(学科基础知能)与“超越性育人价值”(核心素养与跨学科能力)。教师需在备课前通过工具明确每节课的育人定位。

  定轨学习路径:设计“学习闭环”模型,包含“问题导入—探究实践—总结迁移—反馈迭代”四阶段。教师以学科逻辑为“经”,以学生心理逻辑为“纬”,设计螺旋上升的学习路径,帮助学生实现深度学习。

  定标行为目标:制定“ABCD行为目标模板”(“Audience”是指行为主体,“Behavior”是指行为动词,“Condition”是指行为条件,“Degree”是指程度),将抽象的核心素养转化为可观测、可检测的具体行为目标。例如,90%的学生能在小组合作中设计简易电路图(C级认知水平)。

  定活动体系:开发“教—学—评一体化活动设计表”,整合诊学单、导学单、拓学单(“助学三单”工具),确保教学活动与目标严格匹配。

  学校实施“四定”教学设计优化行动,组建课改行动中心组,建设24所“助学三单”(以导学单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以助学单进行指导和反馈,以成果展示单呈现实证结果)项目学校,深入开展专项研修,促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示范引领:优质资源全域辐射

  为确保“四定”工具在乡村学校落地生根,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助力荣昌区构建“专家示范—骨干送教—校本转化”三级资源辐射链,推动城乡课堂从“输血”到“造血”的转变。

  专家示范:顶层设计,引领方向。荣昌区与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合作,专家靶向指导,通过示范课例设计、工作坊研修、线上答疑等方式,打造区域“四定”教学设计样板。

  骨干送教:精准帮扶,破除壁垒。城区骨干教师携带“四定”工具深入乡村学校,通过同课异构、专题研修等方式帮助乡村教师将标准化工具本土化。数据显示,乡村学校优质课比例从原来的32%提升至现在的72%。

  校本转化:本土创新,激发活力。乡村学校基于“四定”工具开发本土化课例,例如,安富学区结合“陶韵”课程,以“四定”工具设计陶艺课,形成了“一校一特色”的课堂模式。

  协同保障: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

  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助力荣昌区构建“三位一体”的保障体系,推动城乡教育共同体可持续发展。

  教师柔性流动机制:荣昌区教育部门出台《荣昌区教师跨校任教管理办法》,实施骨干教师走教、支教,音体美教师按需走教,全面覆盖乡村学校。

  数字资源共享平台:搭建“荣昌智慧教育云平台”,上传教学设计、微课、测评工具等1.2万份,实现城乡教师资源共享。

  评价与反馈闭环:通过校级常态测与区级抽样测确保城乡课堂“同标同质”。每期随机抽取20%教师的“四定”教学设计与现场教学,测后有针对性地指导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实践成效:城乡教育从“形式协同”到“质量趋同”

  经过多年的实践探索,荣昌区的改革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教师能力提升:从“经验驱动”到“工具赋能”。85%的乡村教师掌握了“四定”工具,例如,双河学区金佛小学乡村教师蒋莉运用“四象限育人价值工具”设计的“荣昌非遗与英语融合”课例,获重庆市现场优质课一等奖。

  学生素养发展:从“知识积累”到“能力进阶”。数据显示,乡村学校学生“科学探究”“文化理解”等素养测评达标率提升。

  资源均衡配置:从“单向输送”到“共建共享”。“荣昌智慧教育云平台”累计访问量超10万次,乡村学校资源下载量占比65%。

  未来,重庆市荣昌区教师进修学校将坚持以课堂为起点、以工具为杠杆、以共同体为纽带,积极参与荣昌区“三为课堂”建设,实施“四定”教学设计优化行动,助力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叶伟虹 袁志琼)

中国教育报教育视窗 07以“四定”工具促城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叶伟虹 袁志琼2025-04-16 2 2025年04月16日 星期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