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7 星期四
对校园人工智能应用提出全局性引导与规范
清华发布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导原则
记者 焦以璇

  本报讯(记者 焦以璇)当生成式人工智能悄然“融入”课堂,师生应如何合理运用这一新兴技术?近期,清华大学正式发布《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教育应用指导原则》,首次系统性地对校园中的人工智能应用提出全局性、分层级的引导与规范。

  《指导原则》由“总则”“教学篇”“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篇”三部分构成,覆盖了当前教学与学术研究的核心场景。“总则”部分明确了学校“积极而审慎”的基本立场,并提出“主体责任”“合规诚信”“数据安全”“审慎思辨”“公平包容”五大核心原则。

  《指导原则》“教学篇”建议教师们基于教学目标自主制定人工智能的应用方式与程度,在课程开始时向学生明确说明使用规范,并对人工智能生成的教学内容负责。同时,教师需主动引导学生辩证认识人工智能,培养其核心素养。

  同时,“教学篇”鼓励同学们在遵守课程规定的前提下积极探索人工智能工具辅助学习,但严禁将人工智能生成的文本、代码等内容直接复制或简单转述后作为学业成果提交。

  针对研究生群体,《指导原则》“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篇”中特别强调禁止用人工智能代替本应由本人进行的学术训练,严禁使用人工智能实施代写、剽窃、伪造等行为。研究生指导教师需在此过程中提供规范性指导并进行全过程监督,确保学术训练的完整性和学位论文及实践成果的原创性。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