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七点半,在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康华小学门前的“一米安全通道”旁,家长志愿者戴小燕已早早就位迎接学生,10岁的姜予歌轻快地下车,沿着防护桩围合的安全路径步入校园,校门前一切井然有序。而此前,这所有3700余名学生的学校,每逢上下学都会拥堵不堪。改变源于姜堰区深入开展的校园周边环境专项治理。 “校园周边‘小环境’,关系师生‘大安全’,连接万千家庭‘大幸福’。”姜堰区委教育工委书记、区教育局局长申海峰介绍,从交通疏导到摊点整治,从就餐环境升级到护学空间改造,姜堰区以“校门口”为切入点,推动校园周边治理从单一保障转向综合服务。 “疏堵结合”,让曾经的“堵心路”变为家校之间的“舒心道”。姜堰区为小商小贩划定19处临时疏导区,实现城区校园周边全覆盖。“路变宽了、变干净了。以前放学一出校门,有好多小摊车,走路都不方便。现在,摊位都到旁边的疏导区了,爸妈开车来接也方便。”姜堰区罗塘高级中学高二学生吴心语说。 校门口“游击就餐”“将就就餐”让家长揪心、学校闹心。姜堰区教育局联合街道办实地调研、反复论证,最终形成“一校一案”解决方案。全区多所中小学陆续开展校门口空间优化。姜堰区实验初级中学将学校南大门东侧老旧的学生车棚拆除重建,打造为集餐吧、书吧于一体的多功能护学空间;姜堰区南苑学校在校门口设置了配备桌椅和照明灯的“爱心小屋”,方便学生晚间就餐…… 与此同时,为了解决放学时“家长早到难落脚、学生晚接无处去”的问题,姜堰区教育局联合街道、社区,将党群服务中心打造成护学空间,从硬件设施到服务内容,全方位给学生们搭建放学后的“温馨港湾”。“本着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阵地最优化的原则,我们拿出80%的空间打造护学空间,给孩子和家长提供贴心服务。”姜堰区天目山街道办事处副主任曹慧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