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1-24 星期一
“孩子们,笑一笑,比个‘耶’”
本报记者 阿妮尔 通讯员 杨潇 岳明珍 崔璨然

  清澈的眼眸、飞扬的马尾、奔跑的律动……在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永丰小学语文教师朱玉静的镜头中,孩子们的身影总是格外活泼。她的照片没有经过专业处理,却充满生命力。

  投身乡村教育16年来,朱玉静用镜头记录着校园里的斑斓色彩。“这张是去年运动会随手拍的,孩子们跑起来像小鹿一样;这张是开学典礼,一年级新生在踮着脚升国旗……”她对每张照片的时间、地点、场景细节都如数家珍。

  2009年夏天,怀揣对教育事业的憧憬,朱玉静从大学校园走进永丰小学。从教之初,看着孩子们纯真的笑脸,她想,要是能将这些笑容记录下来该多好!于是,她自费买了一台卡片相机。“刚开始,孩子们面对镜头都有些羞涩,有的甚至还会躲在同学身后。我就鼓励孩子们勇敢一点,笑一笑,比个‘耶’!”朱玉静说。

  从一张张照片中可以看出,孩子们越来越自信了。“找到破译学生‘心灵密码’的钥匙,是乡村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关键。”永丰小学校长姚玉梅说。在她看来,部分乡村学校的留守儿童比例较高,需要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心理引导。

  对此,兼任学生成长导师的朱玉静可谓是“行家里手”:语文课上,她会引导孩子们通过日记表达情绪;班队会上,她会组织“我的情绪小怪兽”等主题活动;在她拍摄的照片中,也常常藏着心理健康教育的契机——“你看这张照片,小军以前总是躲在角落里,现在能站在人群中间笑了,这就是成长”。

  朱玉静这样的“心灵摄影师”,是江北新区乡村教师的优秀代表。近年来,江北新区积极推行“全员关爱导师制”,构建起具有区域特色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的协同关爱体系,让爱心浸润乡村校园的每个角落。

  “我们的付出从来不是单向的,孩子们非常会表达爱。比如,他们会在教师节悄悄准备惊喜,可能是一幅画、一封信,或是一颗舍不得吃的糖……”提到孩子们的暖心日常,朱玉静的语气中洋溢着满满的幸福。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