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积极响应国家加快培养卓越工程师的号召,深度携手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商飞”),双方以“四共四融”理念为指引,坚持使命共担、平台共建、师资共享、人才共育及理念相融、场景相融、创新相融、文化相融,在多个维度开展深度合作,为我国航空事业培育了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有力推动我国大飞机事业的发展。 使命共担,锚定合作航向 自2012年起,学校与中国商飞开启紧密合作,分别于2012年、2018年、2023年签署3轮战略协议,为全方位合作奠定坚实基础。在合作过程中,双方深刻认识到发展大飞机事业对于增强国家综合实力、提升民族自豪感的重要意义。学校凭借深厚的基础研究能力和学科交叉融合的优势,中国商飞依靠自身在科研、人才、平台等方面的丰富资源,二者优势互补,致力于为我国航空领域培养爱党报国、敬业奉献的卓越工程师队伍。 为强化学生的使命担当意识,双方坚持价值引领,共同打造校企协同的思政课平台。开设“爱国奋斗·南航担当”校友总师思政公开课,中国工程院院士、C919大型客机总设计师、南航1977级校友吴光辉为师生讲授《国产大飞机的自主研制之路》,用亲身经历讲述我国大飞机事业从无到有的艰辛历程,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投身航空事业的决心。重大科研团队思政公开课邀请中国商飞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C919飞机机体结构集成团队两次走进学校,分享团队在科研攻关中的坚持与执着,传递爱国情怀与担当精神。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大飞机日”、设立“大飞机”奖学金等活动,在校园内营造浓厚的航空报国氛围,进一步涵养研究生的责任担当,让“航空报国”的信念深深扎根于心中。 平台共建,整合优质资源 学校与中国商飞积极整合双方资源,共同搭建多个层次的科研与育人平台,为学生提供真实的工程实践环境和前沿的科研项目。2023年11月,学校国家卓越工程师学院揭牌成立,中国商飞当选副理事长单位。同年12月,双方共建大飞机研究院。大飞机研究院依托学校科研力量及江苏省科研与产业资源,围绕大飞机事业发展目标,聚焦基础与共性技术研究、前沿技术探索等关键任务。 在平台建设过程中,双方积极开放各类科研实验平台,整合实验试验设施。通过建立国家级别平台共建共享互通机制,实现设备、人员、数据、成果的共享共用。双方共同建设工程师技术中心,搭建类企业级别的仿真环境及工程技术实践平台,为学生提供接触先进技术和设备的机会。工程硕博士能够在真实的工程环境中研究实际问题,开展科研工作,产出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成果,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此外,学校与中国商飞还依托现有校企国家重点实验室及校企联合实验室、联合创新中心等科研机构,统筹各方资源,提升企业实验室的育人功能。双方围绕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探索实施工学交替的培养模式,让学生在学校和企业之间交替学习,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经验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 师资共享,提升育人水平 导师队伍是卓越工程师培养的关键。学校明确企业导师选聘标准,以项目为牵引,从中国商飞选聘36名专家担任研究生行业导师。导师将实际工程案例融入教学过程,让学生了解行业新动态和实际需求。学校通过组织企业导师聘任、培训以及与校内师生的交流活动,确保企业导师充分发挥育人作用。积极选派青年骨干教师前往中国商飞挂职锻炼,让教师深入企业生产一线,了解行业发展趋势,提升自身实践能力。 在导师互培方面,中国商飞作为学校教师工程实践“百强示范”基地,发挥自身优势,助力教师成长。通过教师工程实践能力“暑期训练营”,教师能够全面了解大飞机设计、制造、生产、服务、管理的全过程,提升技术管理储备和报国情怀认同。中国商飞组织骨干技术人员到学校开展试飞指挥员培训、C919飞机闪电防护培训等,促进双方技术交流与共享。 在导师互育方面,学校积极为中国商飞培养和输送人才。2018—2025年,共招收39名中国商飞技术骨干,开展工程博士定向培养。2022年5月,由学校航空学院教授夏品奇和中国商飞首席科学家吴光辉联合指导的博士管清宇顺利完成博士学位论文答辩,成为学校首名工程博士。通过师资共享,双方形成了企业首席科学家、总工程师和高校高层次人才领衔的“双导师”队伍,全面提升导师队伍的工程育人水平。 人才共育,创新培养模式 在联合培养机制上,双方坚持“从产业中来,到产业中去”的原则,探索“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选题、共享成果”和“师资互通、课程打通、平台融通、政策畅通”的产教融合机制。在招生环节,双方共同制定选拔标准和流程,形成公告发布、招生宣讲、考生报名、联合企业专家面试、综合考核成绩和招生计划择优录取的科学规范选拔程序,确保选拔出具有潜力和热情的优秀学生。 在培养过程中,学校联合中国商飞构建面向工程硕博士的工程实训课程,打造“强国筑梦、大师引航课程”“关键领域的特色产教融合课程”等卓越工程师课程体系。强化学生对产业行业的认知,培养学生复杂工程系统观念,提升学生解决复杂工程问题的能力。以项目为载体,联培研究生参与型号研制与技术攻关,论文开题与学位论文均来源于工程实际,校企导师全程参与指导,确保学生在实践中提升专业能力。 此外,双方还开展定制化人才培养项目“大飞机班”。自2021年起,学校与中国商飞以航空和电子通信类相关专业为主,合作开展“订单式”研究生培养项目。选拔进入“大飞机班”的研究生需根据专业培养方案和商用飞机型号研制需求修读相关课程,并在中国商飞进行为期6个月的专业实践,从事型号研制或相关技术研究工作。“大飞机班”实行“双导师制”,由中国商飞专家和校内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学生完成培养计划并考核合格后,将获得学校、中国商飞共同颁发的结业证书。双方共同承担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工作,在关键软件领域联合招收24名工程硕博士,开展针对性培养,为我国航空领域关键软件技术发展储备人才。与此同时,学校充分利用大飞机行业资源和校友资源,与中国商飞建立学生国防实习实践教育基地、国防校企俱乐部等,通过多种形式将思政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使命担当。 截至目前,南航共为中国商飞输送了2000余名毕业生,其中,包括C919总设计师吴光辉,中国商飞总经理沈波、副总经理吴文生,中国商飞原副总经理程福波、史坚忠,制造总工程师姜丽萍等杰出代表。未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将秉持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理念,持续拓展与更多优质企业的合作版图。通过深化产学研融合,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为我国大飞机事业和航空产业培育更多拔尖创新人才、输出更多前沿技术成果,向着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不断迈进,助力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张廷赟 周晓蓉 郑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