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31 星期五
品真理的味道 悟信仰之力量
——探访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
本报记者 任朝霞

  “一位老爷爷用他的手机将展厅里的内容一一拍摄下来,他说要将这些珍贵的史料影像带回去给孙子看,让孩子知道‘我们党的信仰之源是什么’。”在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担任讲解员3年多来,“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副队长陈婉金总是会被这样的画面深深触动。

  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位于上海市杨浦区国福路51号,这里曾是《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全译本翻译者、复旦大学老校长陈望道的住所。2018年,这里修缮一新,以“信仰之源”为主题打造成复旦大学《共产党宣言》展示馆,并对公众开放,成为传播真理与信仰的生动课堂。

  与此同时,在学校党委号召下,复旦大学大批师生党员主动报名,组建“星火”党员志愿服务队,义务承担讲解工作。7年来,“星火”队不断壮大,展示馆真正成为了“永远不下课的课堂”“永远打开的教科书”,“真理的味道非常甜”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复旦学子砥砺前行。

  展示馆里系统展示了《共产党宣言》的诞生、翻译、传播、版本,及其对中国革命的深远影响。“我的辅导员就是一名‘星火’队队员”,陈婉金仍清晰地记得入学第一天在辅导员的带领下来到这里参观学习时的情景。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后,她也加入了“星火”队,希望把“信仰的故事”讲下去。

  “‘星火’队队员还担任了我们学校的校外辅导员,带领同学们了解党史故事、学习讲解本领,用先锋人物的故事激发他们不断进取的动力。”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大队辅导员李晓斌说。

  心有所信,方能行远。近年来,“星火”队借助各类创新载体讲好“真理的故事”,还培养了一批“小火花”小小讲解员。

  近日,“小火花”小小讲解员训练营成员、复旦大学附属徐汇实验学校学生李瑾瑜,走进展示馆参与上岗交流活动。站在陈望道先生的雕塑前,李瑾瑜仔细端详。之前她从“星火”队哥哥姐姐们那里知道了陈望道老先生翻译《共产党宣言》的故事。现在,作为一名“小火花”,她要把这个故事讲得更加生动。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