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①保健医生给幼儿讲解五谷知识。魏子珺 摄
|
|
|
②保育员教幼儿剪纸。钱豪琼 供图
|
|
|
③厨师教幼儿认识蔬菜。方笑娟 供图
|
|
|
④保安参与幼儿的活动。朱淑卿 摄
|
|
|
⑤保健医生带幼儿做运动。赵杰 摄
|
幼儿园既有教师岗位,也有保育员、卫生保健人员等后勤岗位。通常,教师专业发展被讨论得较多,但后勤人员的职业成长同样值得关注。他们有的是种植专家、手工达人,如果幼儿园善于发现并运用,他们的“隐藏技能”就可以成为教育的助力。本期学前周刊,我们探讨幼儿园后勤人员角色定位,以及幼儿园促进后勤人员成长的案例和策略,以期分享经验,共同进步。——编者 观点 看见“隐形”教育者的光芒 周丛笑 喻秋 每所幼儿园都有一群勤劳的人:认真照料幼儿生活的保育员,精心呵护幼儿健康的保健医生,烹饪美食的厨师……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后勤人员。 很多园所后勤人员的岗位职责并未被正式归入“教育”范畴,但他们以教育者的姿态,在一日生活各环节实施着隐性教育。然而,不少人甚至后勤人员自己都认为,只要做好服务就行,幼儿园的教育活动,是教师的事。这样的认识,会使后勤人员无法参与幼儿园教育过程,导致价值感缺失,最终影响“保教并重”的落实。 那么,后勤人员为何会出现价值感缺失呢?笔者认为,主要原因有四个方面。 首先,认同缺失,角色认知固化。大部分幼儿园普遍偏重教育教学,后勤人员职责多为流程化、模式化的事务性工作;后勤人员自身也常低估岗位意义,习惯于完成任务。 其次,能力断层,培训效能不全。目前,对幼儿园后勤人员的培训多聚焦于安全规范、操作流程等基础内容,缺乏幼儿行为观察、家园有效沟通等内容。这导致其能力不足,一些后勤人员即便在日常工作中发现了问题也无力解决。 再次,机制壁垒,信息通道断裂。幼儿园多实行业务与后勤双线管理,后勤人员被“隔离”在业务之外。其日常观察到的幼儿进餐等一手信息,很难及时反馈给教师,造成教育资源或时机的浪费。 最后,评价偏差,衡量标准单一。幼儿园对后勤人员的考核,主要聚焦于“安全零事故”“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等指标,缺少对其育人贡献、创新服务等维度的评价。致使其工作亮点、优秀事迹无法像教师业务获奖那样得到认可,因而缺乏成就感。 要落实“保教并重”,须先从观念上将后勤人员定位为“教育者”。他们不是教育的“局外人”,而是保教活动中温暖而坚实的力量。但后勤人员的价值激活并非一蹴而就,须重构身份、再造能力、创新机制、浸润文化。 身份唤醒,赋予“教育人”的姓名。其核心在于消除“后勤仅是服务者”的观念束缚,将其隐于日常的教育贡献显性化,以促进其实现理念转变。如有的园所在微信公众号开设“后勤星光”专栏,展示保安个性化迎接幼儿入园、保育员用心指导幼儿进行餐前准备等故事。这样,教育者的边界便被悄然拓宽。随之而来的,是幼儿一声声发自内心的“老师”,是家长可见可感的教育智慧,更是后勤人员能切身体会到的职业尊严。 专业赋能,铺设通往“教育者”的阶梯。其关键在于关注后勤人员的专业成长,将其纳入专业研训体系,赋能后勤人员做合格的教育者。如有园所针对幼儿挑食、睡姿不良等问题,开展由后勤副园长和业务副园长牵头、后勤人员及教师共同参与的联合教研活动,促使后勤人员从“教育者”的视角、以“教育者”的情怀、用“教育者”的能力开展各项工作。 机制破壁,从“后台”走向“前台”。其根本在于打破固化的岗位边界,充分挖掘后勤人员的“宝藏”特长,并将其转化为教育资源。如某园所保洁员擅长园艺,园所就支持其开设“小园丁种植坊”。在和幼儿一起经历播种、除虫、收获等过程中,保洁员渐渐开始理解幼儿园的课程。也可设计简便的幼儿行为观察记录工具,引导后勤人员在接送、就餐等生活环节记录幼儿的表现,并和班级教师共享,形成教育证据链。 文化浸润,在“家”文化里彼此照亮。其要义在于建立理解与信任,让每位后勤人员都能看到、进而挖掘自己的价值。如有园所开展“一日角色互换”活动,后勤人员体验“一日园长”“一日教师”,教师体验“一日保安”“一日保育”,彼此真切体会不同岗位的专业与辛劳,让“同事”成为共进退、共成长的“家人”。 后勤不“后”。高质量的学前教育不仅在于课程与环境,更在于由每个人、每次互动、每段关系编织的生命场域。让后勤人员“闪闪发光”,就是回到教育本质——看见每个人的价值,成就每个人的成长。 (作者周丛笑单位:湖南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喻秋单位:长沙市开福区教育局北城首府幼儿园) 案例 保安也是幼儿园的教育名片 王红花 那天离园时,保安潘师傅叫住我问:“园长,咱们园的文化是什么?”我指着文化墙,向他解释“向善”的核心——如水般利他、包容,以“善念、善心、善行”滋养每一名幼儿。他听后笑着说:“我明白了。您说过,每个人都是幼儿园的宣传者,我们保安,不就是幼儿园的第一张名片吗?”这句话让我心头一震,从未想过,一名保安能如此定位自己——不仅是守护者,更是教育理念的传递者。从那时起,我开始思考,如何让保安成为幼儿园不可或缺的“教育合伙人”。 保安的第一职责,是守护安全。我们授予他们“安全保卫师”称号,让他们感受到“我的岗位很重要”。 每天清晨5:30,保安便开始第一项工作:开启直饮机,为幼儿准备好温水。他们检查所有通道与场地,排除安全隐患。7:50前,幼儿陆续到园,保安会细心看护,安抚情绪。时间久了,每个幼儿他们都能叫出名字、记得班级,甚至了解哪些幼儿需要特别关注。 入园时,保安与民警、志愿者一同迎接幼儿。遇到情绪低落的幼儿,他们会主动迎上、抱进园内。离园时,保安与幼儿互道再见,完成温馨的离园仪式。他们更是有心的观察者:一次,有家长随手丢果皮,一名幼儿主动捡起扔进垃圾桶。保安立刻表扬幼儿,并倡议家长“向幼儿学习”。 这份用心,也换来了幼儿的喜爱与信任。班级玩具、灯具损坏,幼儿总会说“找爷爷帮忙”。每天散步经过保安室,幼儿都会齐声喊:“爷爷!” 后来,幼儿园新来了两只小松鼠,幼儿为它们取名“丁丁”“吱吱”,但很多时候,是潘师傅在照顾。 一次,一只松鼠从破损的笼中溜走。为了不让幼儿难过,潘师傅机智地说:“小松鼠去旅行了,我们修好房子等它回来。”他悄悄补好笼子,与后勤主任商量后,新买了一只松鼠放回。幼儿信以为真,开心地问:“吱吱,你去哪儿玩了?” 偶然得知,潘师傅还是慈善义工社的组长,常利用休息日照顾失独老人。于是,我们邀请他在“善美故事会”上分享。起初他紧张地推辞,可一站上台,眼中便放出光来。他动情地说:“有人说我傻,但帮助别人是快乐的事,不该计较得失。”会后,他告诉我:“我只是个保安,说不出什么大道理。”我回答:“心中有爱,就值得尊敬。我们都该向您学习。” 受此鼓舞,他主动提出想在离园时向家长宣讲教育理念。我们全力支持,为他配备话筒,协助拟定提纲。从此,他成了幼儿园“最美宣讲员”。 如今,每年的新生家长会上,我们都会请保安亮相,讲解接送规范与家园共育理念,他们已成为幼儿园最闪亮的教育名片。 (作者系江苏省丹阳市新区普善幼儿园园长) 从“快快老师”到“等等老师” 杨莺 在我园,每周四的户外建构游戏都是幼儿心中的“嘉年华”。然而,这个充满魅力的活动也伴随着一个棘手的问题:当收纳材料的音乐响起,幼儿往往还沉浸在自己的创作中。紧接着,总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混乱”——幼儿恋恋不舍,教师催促收纳。而其中最焦灼的,莫过于被幼儿私下称为“快快老师”的保育员孙老师。 “快快快,把这个给我。”话音未落,孙老师已经麻利地从晴晴手中“夺”过积木,精准地放入材料柜。她来回穿梭,效率极高,总能在一片狼藉中迅速理出秩序。 我们感念孙老师的辛勤付出,但也意识到:在她创造的“高效”背后,幼儿失去了学习分类计数、空间规划的机会。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召开了一次保教联动研讨会,让教师和保育员一起审视这个“熟悉的痛点”。 保育员团队的担忧具体且现实:“那些大积木很重,孩子万一砸到脚可不是小事!”“一个孩子慢,后面就堵一串。”…… 这些顾虑源于她们的实践,是真实的困境。如果简单否定,只会加剧保教人员间的隔阂。教师尝试从儿童发展角度提供新视角。 教师A:“我理解大家的担心,但是不是可以换个思路?我们觉得孩子‘不会’,是不是没给他们‘学会’的时间和机会?” 教师B:“不能只把整理看作游戏的结束,它本身就是游戏和学习的一部分。” 孙老师脱口而出:“我想到一个好办法,可以先教会孩子如何整理积木,这样既能完成任务又可以培养孩子的能力。” 讨论氛围随之热烈起来,大家纷纷献策:“可以在柜子上贴上和积木形状对应的标签”“可以编支收纳儿歌”……孙老师更主动表示:“平时也可以见缝插针教一教。” 这次头脑风暴,与其说是找到了方法,不如说是完成了一次至关重要的观念同频。孙老师认识到,她不仅是服务者,更是支持者。 之后,孙老师放下焦虑,开始践行“等等”的艺术。她和教师一起设计了一套直观的分类标识贴纸。她不再站在一旁催促,而是走到幼儿中间,安静地看、耐心地听。一次,她若有所思地说:“莹莹每次走到高柜子那里就发呆,起初我以为她偷懒,后来才发现她个子矮,踮着脚也放不准,有挫败感,下次我得把她分到矮柜子那边去。”这一刻,孙老师的工作,已经超越了简单的体力劳作,而是充满了教育的专业判断。 “快快老师”的身影渐渐远去,幼儿口中的孙老师变成了温柔的“等等老师”,她总说“没关系,老师等你”“试试看,你能行”。 (作者单位:上海市杨浦区教育学院附属幼儿园) 策略 激活后勤“宝藏” 钱豪琼 钱锋英 以往,幼儿园后勤工作多聚焦于“服务”——保育员负责幼儿的生活照料,保安守护园区安全,保健医生关注健康防护。大家各司其职,却很少与“教育”产生交集。直到一次“自然角危机”,我们看到了后勤人员的教育潜力。 去年春天,幼儿园计划打造班级自然角,可教师对植物养护一窍不通,买来的多肉、绿萝没多久就蔫了大半。正当大家一筹莫展时,保育员李阿姨主动说:“我种了十几年菜,这些小植物我能养活!”我们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把自然角交给李阿姨。她每天清晨早早到园,给植物浇水、松土,还带幼儿观察叶片的变化:“你们看,这片叶子变黄了,是因为水浇多了;这片叶子卷起来了,是想晒太阳了。”她还教幼儿用塑料瓶做花盆,把黄豆、绿豆泡在水里观察它们发芽。渐渐地,自然角变得绿意盎然,幼儿不仅认识了十余种植物,还养成了记观察日记的习惯。 这次经历让我们意识到,后勤人员的生活经验与技能,正是幼儿园课程需要的“活资源”。我们开始主动打破角色边界:邀请保安张师傅给幼儿组织“安全小课堂”,他用木工手艺做了迷你交通信号灯模型,教幼儿认识红绿灯、斑马线;请保健医李医生开展“健康小卫士”活动,带着幼儿做简单的护眼操。当后勤人员从“幕后”走到“台前”,幼儿眼中的“张师傅”“李阿姨”,就慢慢变成了能教他们新知识的“老师”,而后勤人员也在幼儿的崇拜目光中,找到了工作的新意义。 要让后勤人员实现职业成长,离不开幼儿园的系统支持。我们从技能培训、实践平台、激励机制三个维度,为后勤人员搭建成长“阶梯”,让他们有机会、有动力提升自我。 在技能培训方面,我们不仅鼓励后勤人员发挥现有特长,还主动为他们创造学习新技能的机会。今年,我们了解到不少后勤人员对烘焙感兴趣,便邀请专业烘焙师来园给他们授课,从曲奇饼干到小笼包、烧麦,课程内容循序渐进。保育员赵阿姨以前不会用烤箱,培训后已经能做出精致的蛋糕,幼儿排着队品尝她做的美食。 我们还定期举办“后勤技能比武”,如“保育员消毒大赛”“小笼包制作比赛”。每次比赛,幼儿都会当“小评委”,给喜欢的作品贴小红花,后勤人员在比拼中不仅提升了技能,也感受到了被认可的快乐。 在激励机制上,我们将后勤人员的教育参与度、技能提升情况纳入绩效考核,设立奖金,还把他们的事迹分享在幼儿园微信公众号上,让家长也看到后勤人员的付出。 如今,在我园,后勤人员活跃在各处:李阿姨带着幼儿在种植园摘番茄,张师傅和幼儿一起搭小木桥……他们不再是边缘角色,而是与教师并肩的“教育伙伴”。 (作者单位:浙江省绍兴市柯桥区浙光幼儿园) 每个人都很重要 杨玉娟 单凤倩 一次,给集团保安开会,我说:“在我眼里,你们既是我的长辈,又是我的同事。”没想到不经意的一句话,却让几位师傅感怀在心。第二天,赵师傅对我说:“园长,我们就是看大门的,你却对我们这么尊重,以后园里有需要我们的地方,你尽管安排。” 后来,几位师傅也确实像他们承诺的那样,除了做好本职工作,还经常帮忙干别的。他们自发为幼儿园种植葫芦,还助力教师生成了“一个葫芦的幼儿园之旅”游戏案例,并在市里获奖。这件事也引起了我的思考:不论哪个岗位,使命都是育人,只要发挥好每个人的优势,就能形成强大的“育人共同体”。由此,我也更加坚定了“每个人都很重要”的想法,努力将他们的价值发挥到最大。 弱化岗位区别。幼儿园中分布着管理岗、专任教师岗、后勤岗等不同岗位,不同岗位就是一种无形的标签,限制了各自潜能的发挥。因此,我们弱化岗位区别,让每个员工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更好地发挥附加价值。保洁员汤大姐住在幼儿园隔壁,她对幼儿很有爱心。今年刚入园的轩轩入园焦虑严重,几乎不进教室,还有攻击行为。汤大姐就跟教师说,把轩轩交给她就行。到了开学第三周,户外活动时,轩轩突然跑到自己班跟其他幼儿一起玩。下午离园后,教师问汤大姐用了什么法子,她说:“小班孩子不愿意来园,就是因为对环境和老师不熟悉,熟悉了,就好了。”教师听后笑着说:“汤大姐,你就是草根专家。” 强化保教并重。学前教育一直强调“保教并重”,为提升保育员专业能力,教体局每年都会组织保育员技能大赛。以往,她们总说:“我们就是照顾孩子吃喝拉撒睡的,比赛还是让老师参加吧。”察觉到保育员的思想动态,我们采用“跳一跳够得着”的工作思路,积极探索“理论学习—日常操练—分享交流”策略,为她们配备“陪练员”,在“共同学习”中提升她们的专业素养。在近几年市县级教体局组织的技能大赛中,我园3名保育员分别取得了一、二等奖的好成绩。 保育员王淑红原来在服装厂工作,懂裁剪技术。一次,教师李敏参加青年教师基本功大赛,需要沙包教具。为让布料、大小规格更加合适,王淑红参与到了教学现场中来。了解教师的要求后,她连夜缝制了20个沙包,保证了第二天的教学活动顺利完成。就这样,保育员把传统手艺变成教育手段,和专任教师一同站在了教学现场。 后勤人员参与课程建设。“一日生活皆课程”,为激发后勤人员参与课程建设的积极性,我们采取“活动前教研、活动中参与、活动后整理”策略,凝聚每个人的力量。 比如,在“探秘仓圣”课程活动中,后勤人员每次都参与方案制定和教研。课程实施中,他们单独负责一个小组的活动,最后整理活动案例。后来,保育员整理的“走进仓圣我能行”生活活动案例,被评为今年的省优课。通过这些案例,大家明白,幼儿园的课程实施从来不是某个人的单打独斗,而是一群人的合作共赢。 “每个人都很重要”,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行动。当我们用教育的眼光重新审视幼儿园的每个人、每件事,就会发现一个更广阔的育人世界。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圣城小学幼儿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