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面对当前学校学生思想多元发展、成长需求更加个性化的新挑战,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主动破题,聚焦发挥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创新构建“组织化覆盖、精准化帮扶、浸润式引领”三维朋辈引领机制,将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育人实效,探索出党建与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打造了“身边有榜样、成长有伙伴、困难有帮扶”的良好生态。 织密组织网络 实现朋辈引领“全覆盖” 党支部以网格化思维织密组织网络,让朋辈引领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制定“党员学长制”:新生成长有了“引路人”。党支部推行“1名党员联系1个新生宿舍”制度。党员每周深入新生宿舍至少一次,围绕新生在学习方法、生活适应、专业认知等方面的“成长烦恼”,开展“传帮带”式的朋辈辅导。从如何高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到了解材料学科的前沿动态,党员学长用亲身经历为新生送上了及时且接地气的“入学导航”和“成长锦囊”。 规划“党员责任区”:班级建设有了“主心骨”。党支部将所覆盖的班级划分为若干责任区,通过定期谈心、问卷调研,常态化收集学生诉求,聚焦班级建设痛点,提供“靶向性”指导。党员始终以“排头兵”姿态率先垂范,用实际行动赢得信赖,成为其他学生遇事愿倾诉、有难敢求助的“主心骨”。 实施“宿舍亮牌制”:彰显双重身份,积极承担责任。党支部实施“党员宿舍标识化”管理,在党员宿舍门口悬挂标识牌,时刻提醒党员严于律己,自觉接受监督,将党员宿舍打造为学风优良、环境整洁的“示范点”,以点带面辐射带动周边宿舍整体进步。 深耕学业之本 构建精准帮扶“全链条” 党支部将学业帮扶作为重中之重,构建贯穿全程的精准支持体系。 实施“推优助学‘1+1’”模式:精准结对破学困。党支部将学习成绩优秀的党员与在学业方面有困难的学生结成对子,党员深入了解帮扶对象的具体困难,并为其制定个性化的成绩提升方案。 制定“考研护航计划”:全程助力升学梦。党支部系统整合资源,搭建了覆盖考研全过程的帮扶平台。组织研究生党员为备考学生提供从专业选择咨询、备考资料共享、复习规划制定到模拟面试训练、备考压力疏导等“一站式”服务,营造了“信息互通、经验共享、携手并进”的浓厚备考氛围。 创建“科创朋辈工作坊”:点燃创新火种。党支部充分挖掘在高水平学科竞赛中获奖党员的能量,成立“科创朋辈工作坊”。采用“实验日志分享—备赛历程讲述—项目路演指导”的三级递进辅导模式,实现了科创经验的“无缝传递”和“精准滴灌”,低年级学生在党员的带领下,科研兴趣与竞赛实力同步增强。 强化思想浸润 打造榜样示范“强磁场” 党支部着力打造浸润式思想引领场域,让榜样力量直抵心灵。 组建“臻有梦”理论宣讲团:用青年话语讲透青年事。党支部组建了以党员为骨干的“臻有梦”理论宣讲团。宣讲团紧紧围绕学生关注的理论热点、国情社情、奋斗榜样等主题,精心备课,将“大道理”转化为易于理解的“小故事”。宣讲团深入班级、团支部,用同龄人的视角、生动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讲述党的创新理论、材料科学家的报国情怀和身边优秀党员的成长故事。 举办党员风采展:立体传播树先锋标杆。党支部依托学院微信公众号等平台,深入挖掘优秀党员在学业精进、科研攻关、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奋斗历程和成功经验。通过图文、短视频等多种形式,全景式呈现朋辈榜样的闪光点和成长路径,营造出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浓厚氛围,让“学有榜样、行有示范”蔚然成风。 制定“薪火赓续”计划:梯队培育传优良作风。由经验丰富的党支部委员会成员以及表现突出的研究生党员担任导师,面向有潜力的学生骨干开展涵盖政治素养提升、党务能力训练、红色教育体验等内容的培训,为党组织储备了坚实的后备力量,确保了先进思想和优良作风的持续传承。 育人实效显著 党建引领硕果满枝 学风建设持续向好。学院学生学习成绩显著提升,学院考研录取率连续7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多个班级获得国家、省级荣誉称号,连续多年获得学校“十佳班集体”和“红旗团支部”荣誉称号。 人才培养质量提升。近两年,党支部累计培养毕业生党员35人,本科生党员考研成功率保持在较高水平,党员全部实现高质量就业,涌现出西部计划志愿者等赴国家急需岗位建功立业的典型。 榜样示范效应凸显。党支部21名党员获得“山东省高校省级优秀学生干部”“山东省高校省级优秀学生”“山东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称号,一批朋辈标杆脱颖而出。 山东理工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学生第二党支部以三维朋辈引领机制,成功探索出一条以学生党员为主体、以“组织化覆盖”为保障、以“精准化帮扶”为关键、以“浸润式引领”为特色的育人新路。这一创新实践显著提升了党支部的组织效能与育人贡献度,为新时代高校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提供了鲜活经验。(陈沙 张福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