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10-21 星期二
南昌大学团队突破食品安全快速检测难题
小试纸守护百姓“菜篮子”
本报记者 甘甜

  一颗辣椒、一张试纸,仅需5到10分钟,一组精准的农药残留数据便清晰呈现。这种高效的检测,正在各地农贸市场、商超中悄然上演。

  这背后,离不开南昌大学食品学院“春华秋实”食品安全快速检测团队多年的科研攻坚——他们将实验室里的精密检测技术“装进”一张小小的试纸,为千家万户的“菜篮子安全”保驾护航。

  2002年,在国内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几乎空白的背景下,南昌大学团队成功研发出国内首个商品化“瘦肉精”盐酸克伦特罗胶体金试纸条。然而,随着国家对食品安全限量标准的要求不断提高,传统胶体金试纸条的局限也逐渐暴露。

  “灵敏度跟不上,导致有些微量污染物根本检不出。依赖人眼判读颜色,主观性强。更重要的是,它只能定性,没法定量。”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员熊勇华说。

  技术的瓶颈,恰恰是突破的起点。2012年,团队果断调整方向,将目光投向当时在国内尚属前沿的量子点荧光微球免疫层析技术,以提高检测灵敏度和精准度。

  这是一条鲜有人走过的路。经过10年攻坚,团队最终实现突破,推动快检技术迭代升级。

  “量子点荧光微球发光强度远超传统材料,检测灵敏度整体提升3到10倍。”南昌大学食品学院研究员黄小林解释道。

  这意味着,以往难以识别的有害物质,如今再也无处藏身。不仅如此,量子点发出的光子信号抗干扰能力强,即便在复杂食品基质中也能实现准确定量。该技术还简化了食品检测的前处理要求,仅需10分钟,就能完成从样品处理到结果输出的全过程。

  这一技术于2024年、2025年连续被江西省农业农村厅选定为江西省农业主推技术,应用价值得到进一步印证。目前,团队已成功开发出涵盖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真菌毒素和违禁添加物四大系列的100余种检测产品,为百姓的“菜篮子安全”织就防护网。

  2020年,南昌大学团队与江西维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启战略合作,打通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的“最后一公里”。2025年,双方再度深化合作,共同成立江西维邦同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实现核心专利技术的全面转化。

  如今,团队产品覆盖江西90多个县市。尤其是在鹰潭市的大规模推广中,该技术的问题发现率较传统方法提升了2至3倍。成果也从江西走向全国,已通过江苏南京、广东深圳、浙江宁波等地的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验证,并逐步开展试点应用;相关食品安全检测协同创新中心于浙江绍兴正式落地。

  团队产品在越来越多的地方落地生根,守护着“从田间到餐桌”的每一道安全关。

中国教育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