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现在所在的位置是八路军抗战史陈列馆,从平型关大捷到雁门关伏击战,八路军一次次痛击日寇,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抗日斗志……”在山西省武乡县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内,六年级学生白雅楠正为游客讲述革命历史。这位来自武乡县城关小学的“小小讲解员”,已连续4年利用寒暑假在此讲述红色故事。 山西省武乡县被誉为“没有围墙的八路军历史博物馆”,拥有红色革命纪念地950处,其中422处被列入山西省革命文物名录。近年来,该县深入挖掘红色资源,通过系统化设计、特色化实施、品牌化推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的红色教育体系,让红色基因融入青少年血脉。 “红色教育必须系统谋划、整体推进,我们要把这份红色基因传承好、发展好。”武乡县委教育工委书记,县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萍说。 2022年,武乡县教育局出台关于打造红色教育精品化工程的实施方案,从课程开发、师资培训、活动创建等方面全面规划,绘制出清晰的红色教育“路线图”。 系统化设计让红色教育有了“根”和“魂”。李世萍介绍,自2022年以来,全县累计组织2000余名教职工赴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开展理想信念和党史学习教育;43所中小学的1.8万余名在校生先后走进红色基地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洗礼。 “我们不仅引导学生品读红色经典,更注重营造传承红色基因的浓厚氛围。”武乡县教育局党组成员张广德告诉记者,“我们要求全县干部师生会唱《在太行山上》、会背朱德总司令的《寄语蜀中父老》,让太行精神可感可知。” 如何推进红色文化进校园?武乡县用“常规+特色”的红色教育模式给出了答案。除了利用升旗仪式、学雷锋纪念日等开展常规活动,各学校还开展了形式新颖的特色活动。 在武乡县机关幼儿园,孩子们用稚嫩画笔描绘红色故事,用废旧材料制作地雷、红缨枪等模型。武乡县城关小学则依托本地抗战史开发跨学科融合课程、设计情境互动任务。 为了让红色教育突破时空限制,实现红色资源全域共享,武乡县教育局上线了红色文化数字化教育综合服务平台(红色教育云平台)。“云平台汇聚了武乡红色书籍、视频、文物、景点等内容,支持学生和干部、群众‘云端’漫游革命遗址,沉浸式阅览革命史料,实现红色教育的常态化。”云平台负责人王慧芬介绍。 此外,每年清明、“五一”、“七一”、国庆等时间节点,武乡县教育局都会组织学生前往八路军太行纪念馆、太行少年军校等红色基地开展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打造具有武乡特色的“红色思政教育”品牌。 在武乡,红色研学旅行实践构建了“认知—体验—反思”三维学习闭环,按年龄分层打造沉浸式体验项目。 同时,武乡县教育局系统编撰了红色文化学生教育丛书,集中体现武乡县红色历史、人文精神和现代产业发展,将地方革命传统教育有机融入国家课程体系。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该县编写了《战火中成长》《花开向阳》《情系武乡》《魂系武乡》《在太行山上》《太行魂》6套学生及教师读本。 “我们将继续深化红色教育创新实践,让红色基因成为伴随学生成长的‘必修课’,努力将武乡打造成全国新时代党性教育的标杆阵地,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武乡力量。”李世萍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