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郑州10月13日讯(记者 林焕新 欧媚)今天,中国国际大学生创新大赛(2025)总决赛在郑州大学开赛。今年大赛由教育部会同中央统战部、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农业农村部、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国家知识产权局、共青团中央等10个部门,联合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郑州大学、郑州市人民政府联合承办。 大赛自今年4月启动以来,共吸引全球161个国家和地区、5673所学校的619万个项目、2443万人次报名参赛。总决赛共入围项目4720个,涵盖高教主赛道、“青年红色筑梦之旅”赛道、职教赛道、产业赛道、萌芽赛道五大类。总决赛将通过金奖争夺赛、排位赛等决出入围冠军争夺赛项目。10月15日将举行冠军争夺赛,由4支国内团队和2支国际团队参与角逐。 记者从主办方了解到,今年大赛有三大看点。一是聚焦国家战略。今年在高教主赛道“四新”“人工智能+”的基础上,增设低空经济、生物技术、量子科技、新能源、新材料5个参赛项目类型,引导青年学子投身关键领域创新攻关。同时,面向高中学生设置萌芽赛道,为“我敢闯、我会创”埋下种子,更好发挥高等教育在创新教育中的引领作用。 二是彰显全球视野。今年大赛首次实现全球多点布局,在欧洲、非洲等地举办七大区域赛,实现世界百强高校全覆盖,有力促进青年学生跨时空交流,大赛已经成为世界青年学生高度关注、广泛参与的创新实践平台。 三是注重成果转化。大赛坚持“产业出题、高校揭榜、学生答题”,产业赛道共吸引2355所高校、24.8万个项目、96.3万人次参加,共有3104家企业的6976个命题入选,促进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今年在产业赛道中专门增设“区域特色产业组”,引导高校聚焦河南省七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参赛,助力中部地区崛起;增设“成果转化组”,共有19.3万个项目、47.2万人次参加,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化落地。 据悉,大赛同期还将举办大赛优秀项目展暨资源对接会、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等活动。在世界大学生创新大会上还将发布《世界大学生创新发展报告》和《世界大学生创新指数标准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