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基教周刊
2025-08-18 星期一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立足八桂谋发展 “数智”领航育英才

  近年来,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在数学学科的关键前沿领域——运筹学方向的教学与科研实践中取得重要突破与广泛赞誉,成为彰显其综合实力的鲜明名片。这一成就的取得,源于学院始终坚守的“双轮驱动”发展理念:一方面,依托底蕴深厚、名师荟萃的高水平教学科研团队,传承学术薪火,持续攀登科研高峰;另一方面,凭借锐意创新、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改革,重塑课堂形态,深度契合时代需求,积极服务国家战略。

  学院正以其坚实深厚的根基与敢为人先的气魄,在培养数学理论基础扎实、创新能力突出、具备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高质量人才征程上阔步前行,为八桂大地乃至国家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数智”力量。

  底蕴深厚,打造名师荟萃的教学团队

  目前,学院的运筹学教学团队由18位教学骨干构成,是支撑数学核心课程与学校选修课程的坚实基石。这支团队底蕴深厚、传承有序,书写了跨越40余年的奋斗篇章。

  早在20世纪80年代,学院便在广西高校开设“运筹学”课程,奠定了坚实的学科基础。2009年,团队突破传统、锐意创新,将MATLAB软件引入课堂进行教学改革,成功获评自治区级精品课程,展现了前瞻眼光。近年来,团队持续深化教学改革,将课程思政与科教前沿深度融入课堂,主持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工程重点项目,课程团队负责人刘芳获评“八桂学者”,并牵头成立广西大学数据科学与智能决策研究所,为学科交叉研究搭建高水平平台。

  这支团队的特质不仅体现在历史积淀与持续创新上,更在于其独特的育人模式。团队打破“一人一课”的常规做法,充分发挥成员在运筹学各细分方向的研究专长,结合各自的前沿成果与科研心得讲授相关章节,强调“毅力是成功保障”的信念和“科研是现实观点的提炼”的理念,点燃学生的学术热情。学院邀请中国工程院院士郑皆连等业界专家亲授“运筹学第一讲”,生动诠释科学家的奉献精神与家国情怀,以身示范,激励学子坚守初心,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正是这支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追求卓越的团队,以其深厚的学术底蕴、强大的科研实力和名师引领、协同育人的智慧,在广西数学界赢得了广泛赞誉,为高质量人才培养构筑了坚实的根基。

  锐意创新,构建知行合一的教学模式

  在运筹学教学实践中,学院不拘一格,大力推行以学生为中心、以实效为导向的教学改革,形成了特色鲜明、成效显著的教学模式,有力激发了课堂新活力。其核心是精心设计的“一主两辅”翻转课堂模式:以“学生重构知识”为主,辅以“运筹学学术前沿成果触摸课堂高度”和“实际中真实问题解决扩大课堂边界”。在创新型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团队已成功申报运筹学第三批国家一流本科线下课程和第四批自治区级一流本科线下课程。

  学院要求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并借助AI工具提升领悟能力,教师则巧妙设计基于真实数据的案例。例如,在网络计划教学中,教师提前提供工程项目实际数据,学生组成团队探索建立优化施工模型并求最优解,将理论应用于解决复杂的现实问题。更为独特的是,团队带领学生深入世界级别工程现场,深刻感受运用所学知识为社会创造价值的成就感,真正实现知行合一。

  每一堂课的内容都经过主讲教师的深度思考和匠心编排,绝非教材的简单复述。教师致力于挖掘课程内容的“趣点”“蜜点”和“支点”,将抽象的数学知识讲得引人入胜、发人深省。“趣点”旨在点燃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提出“对称美能否用来发展运筹学方法?”等新奇问题,牢牢抓住学生的注意力;“蜜点”则侧重认知突破,当学生发现对称美确实可以应用于发展对偶理论并在AI的辅助下深化理解时,便体验到学习新知带来的甜蜜喜悦,从而爱上运筹学;“支点”基于阿基米德“给我一个支点,我就能撬起整个地球”的名言,教师积极引导学生找到知识转换的关键,领悟运筹学的精髓,并启迪人生智慧。

  同时,学院紧密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聚焦世纪工程平陆运河和天峨龙滩特大桥等国家项目中的运筹难题,开发全链条教研案例,培养学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能力。教学相长在此得到充分体现,团队以核心问题为纽带,通过深度互动解决学生疑问,推动教师创新思考,并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拓展其科研视野,成效显著。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运筹学教学团队认真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紧跟世界之变,在平凡坚守中追求卓越,持续探索运筹学知识体系的时代价值。学院依托底蕴深厚的团队与锐意创新的教学“双轮驱动”之力,致力于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创新能力与扎实根基的高质量人才。

  (刘芳 吴华丽)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基教周刊 03立足八桂谋发展 “数智”领航育英才 刘芳 吴华丽2025-08-18 广西大学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2 2025年08月18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