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27 星期二
市域层面如何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

  职业教育“走出去”是职业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重要内容,在服务中国企业“走出去”、助力国际产能合作、促进中外民心相通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当前,职业教育“走出去”院校、项目快速增长,不可避免地出现项目重复、建设质量不高等问题,迫切需要政府层面的统筹指导。因此,发挥市级政府统筹作用,各市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定位和职业教育办学特色,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提升本市职业教育国际化办学水平,既是探索省域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新模式的重要补充,亦是提升我国职业教育国际贡献度和影响力的有力举措。

  强化设计 制订规划

  统筹职业教育“走出去”重点任务和经费保障。结合本市在服务国家战略中的地位,以及重要产业、重点工程和企业“走出去”发展需求,确定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战略规划与重点任务,将其纳入全市教育工作要点。建立市级职业教育对外交流工作评价指标体系,将职业教育“走出去”工作纳入院校考核评价,重点考察项目能否提升本市职业教育的国际影响力,如职业教育资源“走出去”数量和对象国的认可度、对国(境)外人员的培训量、所开展项目对“走出去”企业的贡献度等关键指标。设立职业教育“走出去”专项经费,由市、区两级教育行政部门纳入部门预算统筹安排和管理,经费向“走出去”办学的职业院校倾斜。探索多方融资渠道,从对职业教育有人才、技术或其他需求的“走出去”企业争取资金支持。

  加大“走出去”成果宣传。强化职业院校认识,将职业教育“走出去”作为肩负“国之大者”重任、服务中国特色大国外交、服务国际产能合作、服务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重要路径。加强与媒体沟通合作,汇编并大力宣传职业院校推进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先进经验和典型案例,扩大宣传效应。

  搭建平台 加大协同

  搭建信息共享平台。将“走出去”企业、计划“走出去”企业的相关需求加以汇总、分析,院校依据自身办学优势,确定相应任务。建立“走出去”产教联盟,明晰企业、院校、行业协会等在人才培养中的定位与任务。鼓励职业院校依据“走出去”企业的业务领域,分区域、分国别搭建校企育人平台,校企共赴对象国招生,开展“订单班”“学徒班”等项目。发挥教育基础性、先导性优势,举办职业教育赋能“走出去”企业人才培养论坛、中外人文交流和文化“走出去”活动等。

  建立“走出去”协同机制。推动有组织境外办学,指导办学实力强、有国际化基础的职业院校抱团“走出去”,通过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本市企业海外业务相对集中的国家、本市企业在海外集聚的产业园区联合办学、共建实训基地等,明确办学目标、路径以及阶段性任务,培养适应国际产能合作的高技能人才,打造对外展示我国职业教育成果的窗口。持续开展“走出去”企业业务所在国职业教育、法律法规及境外合作风险防范等研究,加强对职业院校“走出去”项目的过程监管,保障“走出去”成效。

  建强师资 团队混编

  拓宽教师国际化视野。出台市级层面国际化师资队伍建设办法,指导职业院校建立师资国际化培训与考核机制,将国际化能力作为重要模块纳入师资培训体系。加强国际化教学能力、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走出去办学”对象国职业教育政策等培训,选派教师、管理人员赴海外访学、研修等,培养一批具有较高外语水平和国际素养的管理和教育教学队伍。注重结合“走出去”企业需求,培训与人才培养订单项目契合度高的师资。

  推动校企师资共建共享。引导行业、企业深度参与院校师资建设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培训。企业技术专家传帮带院校教师,提升教师掌握行业发展前沿、先进技术技能和从企业视角剖析职业教育问题能力,院校教师助力企业开展应用技术开发和推广工作,助力产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对企业员工开展外语、海外业务所在国文化、外事安全管理等培训,提升员工的国际化工作能力。鼓励职业院校打造由中外教师、企业专家、技能大师、地方文化研究人员组成的混编教师团队。

  输出标准 扩大影响

  做好标准建设设计。鉴于当前职业教育标准输出多由院校自主申报,并未有教育主管部门出台规则加以认定、检验和监督,可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市域职业教育标准制定工作,确定标准研制方向、统一体例等,由领导小组组织专家验收,成熟一门,认定一门,在标准中打上市域印记。搭建数字化职业教育标准平台,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实时更新标准,并推动标准的全球共享与互动。

  推进标准制定和“走出去”。对接行业、企业“走出去”需求,选取职业院校重点专业打造标准。建立由熟悉标准研究制定的专家、国外职业教育专家、“走出去”行业企业管理者、一线教师、外事人员等组成的标准建设工作小组,开展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行业领先、影响力大的“走出去”企业应带动有条件的职业院校先行“走出去”,广泛开展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办学和职业教育培训,校企将职业标准转化成职业教育标准,编写双语教材、在线课件资源等,以点带面产生集聚和示范效应,促进当地职业教育发展。做好标准的多语种文本编译工作,扩大标准推广使用的受众市场。

  (作者单位:苏州市职业大学。本文系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规划课题“现代职教体系视域下提升职业教育‘走出去’能力的策略研究”和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专项课题“我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机制构建研究”阶段性成果)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职教周刊 05市域层面如何推动职业教育“走出去” 汤晓军2025-05-27 2 2025年05月27日 星期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