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栏的话 高校毕业生是党和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习近平总书记作出系列重要指示批示,强调“把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就业作为重中之重”“强化就业创业服务体系建设”。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的意见》,对构建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有关工作作出部署。 为贯彻落实好《意见》精神,落实《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提出的“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充分就业”要求,即日起,本报开设“加快构建高校毕业生高质量就业服务体系”专栏,报道各地各高校推出系列优化就业服务、全力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的举措。敬请关注。 是选择留在繁华的大都市工作,还是扎根祖国西部?又是一年毕业季,站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清华大学土木系2025届博士毕业生赵金瀚经过深思熟虑,给出了坚定答案——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开启人生新征程。 事实上,赵金瀚只是众多奔赴西部的清华学子之一。立足国家战略全局,清华大学始终鼓励毕业生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建功立业。统计数据显示,该校2024届毕业生赴西部地区就业人数较2023届同比增长约18%,较2020届增长超85%,目前已有10多名校友扎根西藏10年以上。 坚持“引进来”。近年来,清华大学做好地方发展需求与毕业生职业规划之间的“服务员”,结合西部省份人才培养输送情况,主动对接人才需求,校领导带队全覆盖接洽西部12个省份,推动优化引才用才政策。2024年起,清华大学连续两年在大型招聘会设立“西部专区”,连续3年举办“西部人才周”“西部人才月”系列活动,集中邀请西部省份省属国企、高校等单位“组团式”入校引才。2024年进校招聘的西部东北地区单位近千家,是2021年的2.4倍。 在参加中核集团的交流活动后,清华大学核研院2024届博士毕业生董雪、杨林清、曹军文,确定了自己奔赴西部、核能报国的志向,他们分别前往位于甘肃嘉峪关的中核四〇四公司、位于内蒙古包头的中核北方核燃料元件有限公司,开启人生的下一阶段。 主动“走出去”。清华大学创新形式,当好国家重点就业政策和青年工作相结合的“宣传员”,组织应届毕业生赴西部地区重点单位开展“地域行”“应聘行”实习实践,实现西部12个省份全覆盖;每年举办就业恳谈沙龙等30余场,组织1000余名毕业生到西部东北地区实习实践。 “作为中共党员和清华大学毕业生,我深感责任重大,愿意扎根这片充满希望的热土,尽己所能为当地的发展建设贡献力量。”谈起选择新疆的理由,赵金瀚认为与去年参与“地域行”活动的经历密不可分。那是赵金瀚首次踏足西北大地,他亲眼见证了当地政府和企业对高层次人才的迫切需求,同时也深刻感受到了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毕业后扎根西北、建设西北的想法在心中渐渐发芽。 “一批毕业生通过实习实践,深入了解当地经济发展情况和干事创业舞台,打消择业过程中的疑惑顾虑,进一步坚定了就业意向。”清华大学学生职业发展与指导中心主任谢矜表示。 选择西部不仅需要勇气,更需要持续支持。清华大学坚持“扶上马,送一程,关心一生”,完善毕业生发展支持体系,勇担毕业生长远生涯发展的“护航员”。毕业生“启航奖”、“西藏新疆青海专项励业金”、“笃行励业奖”……清华大学重点表彰奖励赴西部就业毕业生、坚守在重点领域基层一线的校友,激励他们将爱国主义精神转化为强国报国的行动自觉。 同时,学校领导每年利用暑期送毕业生到重点区域报到,与当地校友座谈交流;学生职业发展与指导中心教师每年送意向赴西藏就业毕业生到西藏“上岗”,并为西藏等高原地区校友提供免费体检。 “回到青海,不仅是我对家乡的承诺,更是我对科研事业的坚守。我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家乡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力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学子,让他们在未来能够为家乡的发展贡献力量。”选择毕业后去青海大学任教的清华大学水利系2025届博士毕业生韩俊太坚定地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