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港口正向着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推进现代化港口建设,迫切需要培养大批具有扎实理论知识和高超技能水平的港口设备操作、运维及管理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江苏航运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江苏航运学院”)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自1978年创建以来,已有40多年的办学历史,是国家骨干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类示范专业点、江苏省高水平骨干建设专业、江苏省高水平高职院校重点建设专业群重点专业。学校先后三轮次主持完成全国职业教育专科层次“港口机械与智能控制”专业教学标准修(制)订和高职本科“港口智能工程技术”专业目录设置及专业简介研制,承办国家三年期“中高职衔接专业教师协同研修”培训项目。牵头成立智慧港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全力构建新型职教模式,为培育高技能人才、推动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突破分段办学局限:校企协同构建“分层衔接 协同共育”人才培养体系 面对港口行业对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迫切需求,江苏航运学院联合江苏省港口集团等企业及多所中职院校,以港机专业“3+3”中高职衔接项目为平台,充分挖掘地方政府部门、行业参与办学的深度,发挥政行企校多主体育人效能,构建了贯通中高职“分层衔接 协同共育”的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该模式打破传统职教分段局限,通过校企深度融合,精准对接岗位需求,实现人才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资源有机衔接。“分层衔接”模式让中职生明确职业方向、高职生深化技能并强化创新能力,形成阶梯式成长路径。通过连续两轮现代学徒制试点,学生在港口综合业务能力、数字化平台运用水平、学习主动性、创新能力等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学生全部考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用人单位对毕业生满意度在95%以上,为培养复合型港机专业人才提供了参考案例。 创新贯通课程体系:打造“两段三阶四维一体”教学范式 为满足不同层次人才培养需求,学校基于分层递进、螺旋上升的“层进式”学习理念,采用目标导向法细化各阶段人才培养目标,中职阶段侧重基础技能与职业认知,高职阶段强化核心能力与创新思维。课程设计以“认知—运用—拓展”三阶能力为主线,保证中高职不同教育主体的相对独立性和衔接延续性,融入专业集群发展要求,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一体化设计涵盖“人文素养、职业基本能力、核心能力、创新拓展能力”四大维度体系,实现理论与实践深度融合,形成了有序递进的阶梯培养体系。为整合港口行业优质产教资源,给港机专业师生、企业及社会学习者提供系统化学习支持,学校联合全国16所院校、22家行业企业共同建设国家港机专业教学资源库,并以此为契机,多元协作打造产教融合型实训基地,融合开发新形态教材、在线开放课程等数字化共享资源,实现教学资源的共建共享和持续动态更新,为顺利实施定制化人才贯通培养课程体系提供了稳固支撑。 产教融合双向赋能:驱动校企协同创新高质量发展 当前,智慧港口、现代物流、5G传输等技术更新迭代,迫切需要提升教师理论水平和实践能力。江苏航运学院注重衔接院校间共学共研,提升教育教学理论、更新教育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保障分段培养实施效果。学校依托教师企业工作站、企业驻校工作站、技能大师工作室、融合创新中心等平台,通过聘请产业教授和技能大师入校、落实企业岗位实践等方式提升教学团队“双师”能力。通过开展技术合作、人员培训、科技攻关等项目,双向赋能、多式联动全面提升教师教学与科研能力,有力促进产教深度融合,实现校企互利共赢,助力港口行业高质量发展。 学校秉承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理念,坚持一体化发展与互惠共赢理念,整合产教各方资源,构建校企共赢的更大互动平台。随着校企合作范围和深度的扩大,2023年4月,在全国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机构、江苏省交通运输职业教育行业指导机构的指导下,由江苏省港口集团、江苏海洋大学、江苏航运学院共同牵头,联合全国9个省份36家单位(其中17所院校、19家港口相关企业)成立首个全国智慧港口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开展人才共育、师资共建、技术共研,培育了一批适应港口行业发展新需求的高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名师引领、专兼结合的高素质“双师型”师资队伍,搭建了一体化设计互融互通的港机数字化教学资源体系,形成了一批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教科研成果,促进了产教深度融合、校企深度合作和智慧绿色港口高质量发展。学校涌现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教学团队、交通运输部门优秀教科研团队、“双师型”工作室等一批先进典型。 增强辐射引领效应:专业办学水平整体提升 作为全国港机专业重点院校,江苏航运学院连续三轮牵头制定职业教育港机专业教学标准,推动人才培养规范化。通过国家教师培训项目、行业论坛等平台,将“分层衔接 协同共育”模式推广至多地同类高职院校,带动港机专业办学水平整体提升。学校聚焦绿色港口、智慧港口发展趋势,将新能源技术、数字化管理等纳入课程体系,培养学生适应未来产业变革的能力。近年来,学生团队多次在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技能大赛、江苏省技能竞赛、创新创业大赛等赛项中获奖,完成省级以上创新项目20余项,孵化专利技术8项,多项成果被企业直接应用,“分层衔接 协同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红利有力释放。 江苏航运学院的创新实践,以国家专业教学标准为引领,以智慧港口产教融合共同体为载体,成功打造了职业教育贯通式培养的“航院方案”。学校聚焦国家重大战略,将5G、人工智能、新能源技术深度融入人才培养体系,构建了政行企校协同创新生态圈,培育的复合型高技能人才已成为支撑国际物流枢纽建设、推动港口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新生力量。 (朱永祥 胡慧慧 李胜永 张智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