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智慧教育
2025-04-21 星期一
教材数字化转型需重构组织框架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明确提出:“加快推进教材数字化转型。”教材,作为人才培养体系的核心要素,其数字化程度直接关系着教育数字化的整体水平和发展质量,是教材高质量建设的重要着力点。

  教材数字化转型是一次全方位、深层次、多维度的变革,绝不是简单把传统纸质教材转变为数字化的提供形式,教材数字化转型与数字教学资源、数字教学工具、数字教学平台建设和师生数字素养相辅相成、协同推进,需要全力推进数字教材建设与管理体系构建。

  教材数字化转型需确保内容与技术深度融合。不管是数字教材还是传统出版,都必须坚持政治性、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的统一,同时又要发挥不同载体优势。传统出版以严谨性和权威性见长,数字出版则依托技术优势提升互动性与个性化体验,二者应互为补充。数字教学资源既要满足传统教育的普遍需求,全面覆盖核心知识点,又能深入挖掘学科内涵,推动学科的前沿发展。同时,应充分融合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先进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和资源,增强教材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从而提升教材内容的创新性。如通过大数据技术实时收集学生的学习数据,分析学习进度和掌握情况,优化教材内容和教学策略。云计算为教材内容的更新和共享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使教材能够在不同教育场景中灵活应用。通过技术与内容的深度融合,实现数字教材与各类教学平台的有效集成,学生可以随时获得学习支持,教师获得教材使用反馈。

  教材数字化转型需建新型组织架构。智能时代,面对知识量爆炸和技术快速迭代,教材数字化转型不仅需要确保内容的权威性,更需要确保时效性和服务性。因此,应建立涵盖教材内容管理、技术平台管理、版权管理和用户管理等领域的新型组织架构。教材内容管理要确保教材的权威性和时效性,并与技术平台建设紧密结合,确保内容能够迅速响应教育需求和技术变革。技术平台管理则要保障平台的稳定运行与技术支持,确保数字教材在各类教育环境中的顺畅应用。版权管理应建立完善的保护机制,防止教材内容的侵权行为。用户管理则要提供个性化服务支持,帮助教师和学生高效使用教材。

  教材数字化转型需组建高素质教材建设队伍。高素质教材建设队伍是高质量数字教材的基础。应构建跨领域协同的编写团队,充分汇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学术优势、教研系统的一线教学经验、技术企业的智能化支持,以及出版社的内容优化能力,形成“学科专家+技术专家+骨干编辑+一线教师”的合作模式,确保数字教材在内容科学性、技术先进性、教学适用性上实现全面升级。

  教材数字化转型是对很多一线教师的挑战,同时也是促进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机遇。首先,需引导教师深刻认识数字教材对课堂教学流程再造、模式创新和学生个性化发展的重要作用;其次,要强化应用培训,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数字教材的常态化教学与教研活动,发挥数字化教材的优势,提升教学水平,并促进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数字教材应用案例的积累与推广。

  (作者刘超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书记、社长,高等教育教材综合研究基地主任;谭方正系高等教育出版社党委副书记、总编辑,高等教育教材综合研究基地执行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智慧教育 04教材数字化转型需重构组织框架 刘超 谭方正2025-04-21 2 2025年04月21日 星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