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学前周刊·保教
2025-04-20 星期日
建构探秘场景 呵护童心创想
图① 幼儿在自制小船上划行。

图② 幼儿在户外观察动植物。

图③ 幼儿合力搭建大棚骨架。

幼儿园供图

  对于幼儿来说,学习就是探秘,从未知到已知再到未知……探索身边各种各样的秘密。环境是幼儿的“第三任老师”,对幼儿探秘产生着重要影响,有什么样的环境就可能发生什么样的探秘活动。“探秘场景”是对原有幼儿园学习环境的改造和优化,使其更好地促进幼儿学习活动的深度开展。

  1 遵循规律:回归天性的设计理念

  鱼儿为什么在水里游?鸟儿为什么在天上飞?幼儿的小脑袋里装着“十万个为什么”,他们天生是哲学家,对世界充满着疑问;他们天生是科学家,对周围充满着好奇;他们天生是艺术家,对生活充满着想象……他们是天生的探秘者,花园的角落、堆砌的沙土、楼梯的转角……每一个看上去习以为常的地方,都能让他们长时间地停留、讨论、探索。我们在观察、倾听、解读、支持幼儿的过程中,确认了其“小小探秘者”的形象,将他们作为探究主体和主动学习的建构者,让他们在奇思妙想中长大,回到最本真的状态。因此,探秘场景创设必须高度关注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究欲,重视幼儿的行为、生活和经验,给予幼儿自主探索、自主学习的机会,吸引他们与场景进行互动,促进他们动手动脑、主动探究、想象创造。

  2 类型多样:师幼共创的探秘场景

  要想让探秘场景有效支持幼儿的学习,就必须让幼儿参与到场景建构中,和教师一起成为场景建构的主人,场景建构的过程就是探秘的过程。我们以幼儿自主探索为核心,通过动态问题链及弹性空间设计,开发出了“四步建构法”。

  一是捕捉需求。在班级中设立“问题银行”,鼓励幼儿将自己的好奇或疑问用绘画的方式记录下来。例如,户外玩水区,教师留意到幼儿对水上的漂浮物十分着迷,就引导他们将自己的问题存入“问题银行”,经过整理,决定围绕“水与船的奇妙关系”建构科学探究场景,让幼儿在其中探索心中的疑问。

  二是共同布局。通过投票、谈论、设计草图等方式,让幼儿参与区域功能、布局和材料的决策。例如,当幼儿提出造船“需要更大的空地”,教师和幼儿决定在紧邻玩水区的地方新增造船区,并引导幼儿用积木模拟搭建出理想的布局。

  三是实践共建。鼓励幼儿参与材料收集、标识设计、环境布置等实操环节,培养责任感和创造力。例如,为了创设造船区,幼儿不仅从家中带来了泡沫板、纸盒、木块等材料,还增设了锤子、钉子、胶带、勾线笔等工具,并设计图标提醒整理规则。

  四是持续调整。根据幼儿在区域中的材料使用频率、游戏探索深度等行为表现,持续动态调整环境。例如,造船中出现“人员分工不明确”等问题,教师和幼儿又共同设置了“合作任务卡”来明确分工、提高合作能力。

  围绕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教师和幼儿除了创设以上强调动手体验的科学探究场景外,还共创了唤醒生命联结的自然生态场景、激发创造表达的艺术融合场景、关注互动交流的社会交往场景。这些探秘场景不是孤立固化的,它们之间融通连接,可以相互拓展、情景共生。除了呈现基础性的场景,更多的场景建构生成是幼儿在教师的帮助下,根据自己的兴趣、游戏主题,做出判断、主张和行动,以满足自身的发展需求。

  3 点燃思维:丰富合理的材料提供

  优质的材料应是“会说话的导师”,能向幼儿发出邀请。探秘场景中的材料一直力求像变魔术一样,能让孩子玩出新花样;像搭楼梯一样,能够从易到难慢慢升级;像开派对一样,大家一起玩才开心;像讲故事一样,让每种材料都有戏份……我们围绕幼儿关键经验,以点燃思维为核心,进行不同维度的设计。

  材料陈列的吸引性设计。我们从材料摆放的特性、效果等角度构思,通过分类陈列、有序排列来呈现秩序感。例如,建构区的积木按照形状进行分类,根据积木的大小、长短不同依次排列;美术区的颜料按暖色系到冷色系依次排列,作品展示拼摆成各种创意的造型等。有序而美观的材料陈列,不仅让幼儿直观感受到规则的存在,还提升了他们对美的感知能力。

  材料难度的分层式匹配。我们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提供了不同难度的材料,例如,在木工坊,我们为小班幼儿准备形状规则的轻木片,便于他们用简单工具做出戳、按、划等动作;为中班幼儿准备三角形、梯形等普通木板,幼儿可以尝试用热熔胶、安全图钉进行拼接、钉合;为大班幼儿准备硬度较高、形状各异的木材,便于他们制作更具创意和难度的作品。分层的材料投放,满足了不同阶段幼儿的探索需求,助力关键经验积累。

  材料主题的情境化创设。我们有意识地提供贴近幼儿生活和富有想象力的场景与事物,例如,将养殖区变为“动物农场”,提供围裙、手套、清洁工具、食物等,供幼儿化身“农场主”,观察照料小动物;在科学发现室创设“魔法实验室”,幼儿化身“魔法师”,揭秘一个个科学小实验等。情境化的材料会营造出未知和神秘的氛围,吸引幼儿在具体可感的沉浸式体验中拓展思维,积累丰富经验。

  材料更新的动态化追踪。根据幼儿的兴趣变化和发展进阶,我们定期更新材料,例如,户外建构区从投放简单形状积木到多种形状积木再到组合榫卯结构积木,促使幼儿的搭建从规模较小、缺少细节向规模更宏大、结构更精细转变。同时,满足幼儿高处搭建需求,增加辅助性材料——梯子、安全帽……激发幼儿挑战欲望,为他们自然而然地展开后续学习作好储备。

  在创设探秘场景的基础上,我们以主题式、项目化的游戏活动调动幼儿身心,引导他们从浅层学习转向深层探索,并形成“探秘循环进阶圈”:联结原有经验进入场景,聚焦问题唤醒探究兴趣,在探索实践中激发思维潜能,通过分享升华促进经验整合。这四个环节不断循环往复,可以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主题、不同的教师进行调整组合,实现各类经验的融通,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江北新区浦园路幼儿园园长)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学前周刊·保教 02建构探秘场景 呵护童心创想 龚敏2025-04-20 2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