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2025-04-20 星期日
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
—— 二○二五年“国际中文日”观察

  当相声遇上“歪果仁”,不同语言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古人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翻译成英语是什么?”

  “Know is know,no know is no know。”在近日举行的2025年“国际中文日”启动仪式上,青年相声演员闫佳宝和4位外国友人的相声《东言西语话中文》惹得现场观众捧腹大笑。

  “国际中文日”源起于“联合国中文日”,今年“国际中文日”的主题是“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连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驻外使领馆、孔子学院等海外中文教育机构,中外学校等陆续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向全球中文学习者、中国文化爱好者展现中国语言文化之美。

  中文:跨越时空

  据《淮南子》记载,“中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感动上苍,天降谷子雨,福泽万民,后人就把这天命名为“谷雨”。

  2010年,联合国宣布启动联合国语言日。其中,将中文日定在农历二十四节气之谷雨,以纪念仓颉造字的贡献。

  “从甲骨文上斑驳的印记到数字时代跳动的字符,中文承载着中华民族数千年的文明智慧。”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王定华说,汉字仿佛中华文化中的璀璨星辰,它跨越历史长河,联结古今中外,呈现在世人面前。这份穿越时空的珍贵礼物不仅镌刻着中华民族的精神,更蕴含人类共同的价值追求。

  马予希来自塞尔维亚,是北京外国语大学“新汉学计划”的博士生,她和中文结缘于高中时参加的贝尔格莱德孔子学院夏令营。此后,一颗跨文化翻译的“种子”在她心中扎下了根。

  学习期间,她的研究方向是将《红楼梦》中的成语翻译成塞尔维亚语。“由于文化不同,许多中文在塞语中很难找到确切的表达,这对我来说也是不小的挑战。”马予希说,她希望把更多优秀作品带到塞尔维亚,成为一座中外文化交流的“桥梁”。

  理解:读懂中国

  “你有什么特长?”“我腿特长。”看着周围人哈哈大笑,彼时,刚学汉语的唐磊并不能理解笑点在哪儿。唐磊来自马达加斯加,他对不同文化内涵的不理解,是跨文化交际中的普遍问题。

  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前总干事伊琳娜·博科娃看来,语言是身份、知识、价值观和世界观的载体,每种语言都是通向其文化的窗口,反映着社会的思维方式和生活方式,每种语言都是理解、记录和表达现实的独特力量。

  “语言可以架起文化交流的桥梁,学中文为我打开了人生的另一扇大门,让我增进了对世界的理解。”北京大学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来自西班牙的光洁说,“尽管我们的文字和文化背景不同,但我们在有许多不同的同时,也有许多相同之处,比如,我们都喜欢美食,都欣赏美好的事物。”

  和羹之美,在于合异。采访中,许多受访者表示,愿更多人以中文为桥读懂中国、读懂世界,以对话破除对立,以包容消弭分歧,携手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携手:共同发展

  32岁的柬埔寨人赫特·苏杰是蜜雪冰城柬埔寨运营公司的财务经理,在这里,柬埔寨员工和中国员工打成一片,其乐融融。为了工作方便,赫特·苏杰也自学了中文。

  近年来,中国和马来西亚两国在绿色发展、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不断加强合作。正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大学培训的马来西亚苏丹伊德理斯教育大学教师李辉业表示,回到马来西亚以后,他会将所学运用到教学中,助力马来西亚绿色产业发展。

  中越两国边界上的北仑河蜿蜒流淌。“中越两国山水相连,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河口职业高级中学校长熊万开说,该校是云南省中职学校中唯一招收越南籍学生的公立学校,希望学生们以语言为桥梁,成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倡导者和实践者。

  国之交在于民相亲,民相亲在于心相通。“携手共进,以中文作为桥梁,我们深化文化共进,增进民心相通,相信这种以诚相待的伙伴关系,必将焕发新的生机。”索马里联邦共和国驻华大使和丹说。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要闻 01中文,穿越时空的礼物 本报记者 张欣2025-04-20 —— 二○二五年“国际中文日”观察 2 2025年04月20日 星期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