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发展,学习方式越来越多样化,但记笔记始终是有效的学习方式。如何指导学生做好笔记呢? 先理解后抄写。做笔记最大的误区是为了笔记而笔记。做笔记不是单一的课堂实录。做笔记的目的是更高效地学习,笔记本可以是习题本、错题本和方法本的结合,要简短精炼。做笔记要学会删繁就简、一语中的,使一个个关键点连接成线,再组合成面。做笔记就是让知识体系纵横贯通,层次清晰。尤其是课堂上教师列的提纲、讲的重点、说的难点、指的疑点、用的方法、理的思路、做的总结,都要及时记下。 先文字后语言。做笔记是一个联想、分析、转化的思维过程,从感知到新知,要把繁杂的知识与信息变得简明扼要,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内,学生要在课堂上一边听讲,一边筛选,提取信息,提炼重点,形成有价值的知识体系并用笔记的方式表达出来。一要趁热打铁,对照教材,对比笔记,抓紧回忆。二要查漏补缺,及时调整,完善笔记,强化记忆。三要有条有理,分门别类,有序编号,排列提纲,梳理脉络。 先习惯后素养。做笔记是一项日积月累的学习活动。不动笔墨不读书,有重点地把教师深入分析讲解的内容记录下来,在学习资料上写一写、画一画、圈一圈、批一批、注一注,在圈点勾画和书写批注中养成好的学习习惯,形成良好的学习能力,才能切切实实提高核心素养。在学习新课时,教师要引导学生针对听不懂的知识做好笔记,把教材上没有的内容做好标记,把课堂的精华部分记下来,做到内容完整、逻辑严谨、表达清晰、剖析清楚,促使学生在学习实践中习得关键能力和核心素养。 (作者单位系深圳市龙华区第二实验学校教育集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