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2-28 星期五
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寒假期间,我着手梳理开学初的科组计划。在规划科组公开课时,我惊喜地发现,我们科组的每位老师都独具亮点。刚入职三年的新教师,课件制作精美又富有创意;有着15年教龄的老教师,教学调控张弛有度,尽显从容;借调的老师,板书工整规范,对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细致入微;骨干教师则凭借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让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新学期的公开课主题,能否定位为教师风格的塑造,让每位老师都能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风格,并在教育教学中以此为基石,实现创新与突破?这一念头,让我对教师的教学风格展开了深入思考。

  究竟什么是教学风格?它是教师在长期教学过程中形成的独特印记,涵盖教育思想、教育智慧、教育技巧等多方面教学技能,是教师综合素质的集中体现。教学风格是独一无二的,它彰显着教师的个性,没有绝对的优劣之分,最契合自身特质与教学实际的,便是最好的。

  如何在实践中形成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让他人一眼便能识别出自己的特长与特色呢?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尝试。

  不断实践,找到特点。教学风格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形成,它是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慢慢沉淀、逐渐凸显出来的。新教师初上岗位,没有成熟的教学风格实属正常。此时,不妨积极主动地学习、模仿自己欣赏的教学方法与课堂模式,亲身体验,看看自己能否灵活运用,在模仿的过程中,又会产生哪些新的感悟与思路。通过这样的尝试与探索,逐渐挖掘出自身的独特之处。

  主动反思,不断提升。主动反思是实现自我提升的关键。仅仅模仿远远不够,还需在每一次教学实践后,进行深刻反思。成长的道路,本就是不断反思、不断改进的过程。我们要对课堂上的成功之处、失误之处、优点与不足之处,进行客观且全面的剖析,同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改进策略。在这个反思与改变的循环中,教学技能会不断得到锤炼,深受学生喜爱的教学特点也会悄然形成,距离教学风格的成型也就更近一步。

  比较分析,探寻本质。无论是听课、观课,还是自己授课,都应时刻保持敏锐的洞察力,善于比较与分析。比如在听课过程中,当看到授课教师的课程设计时,不妨问问自己:如果是我来上这堂课,会采用怎样的教学思路?他人的设计又有哪些独到之处?通过这样的对比,找出差异,并深入探究背后的原因。久而久之,便能总结出自己进行教学设计的独特思路与解决问题的常用方法,进而把握教育的本质。当形成稳定的教学风格时,也就意味着教师在教学之路上走向了成熟。

  多样化的教学风格,能为科组营造良好的教学生态,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最终推动教学质量迈向新的台阶。

  (作者系广州市花都区新华街云山学校中学音乐一级教师、教师中心主任)

分享按钮
中国教育报
中国教育报课程周刊 05如何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于彩果2025-02-28 2 2025年02月28日 星期五